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2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8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一) 现代性的研究现状 | 第8-9页 |
(二) 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的研究状况 | 第9-10页 |
(三) 存在问题及其解决思路 | 第10-11页 |
(四)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一、现代性的界定 | 第12-17页 |
(一) 现代性词源界定及现代性的内涵 | 第12-14页 |
1、现代及现代性词源分析 | 第12页 |
2、现代性的内涵 | 第12-14页 |
(二) 现代性和现代化、现代及后现代主义的关系 | 第14-17页 |
1、现代性与现代化 | 第14-15页 |
2、现代性与现代、后现代主义的关系 | 第15-17页 |
二、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 | 第17-39页 |
(一) 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的形成 | 第17-23页 |
1、马克思对启蒙精神的继承 | 第17-19页 |
2、马克思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及超越 | 第19-21页 |
3、马克思时代的现代性问题 | 第21-23页 |
(二) 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的基本概念 | 第23-33页 |
1、现实中人—现代性思想的起点 | 第23-26页 |
2、异化—现代社会的生存状态 | 第26-28页 |
3、资本—现代社会的基本原则 | 第28-30页 |
4、实践及共产主义运动—摆脱异化的途径 | 第30-33页 |
(三) 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的特点 | 第33-39页 |
1、总体性 | 第33-34页 |
2、辩证性 | 第34-35页 |
3、现实性 | 第35-36页 |
4、阶级性 | 第36-39页 |
三、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的当代意义 | 第39-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注释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