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论我国证据能力审查制度之构建--以刑事诉讼为视角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引言第8-9页
第一章 证据能力制度的法理研究第9-25页
 第一节 证据能力的内涵第9-16页
  一、概念的提出第9-11页
  二、证据能力的制度前提第11-12页
  三、证据能力的适用场合第12-14页
  四、证据能力的两种调整模式第14-16页
 第二节 证据能力与证明力第16-19页
  一、简述证明力的内涵第16-17页
  二、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的关系第17-19页
 第三节 证据能力的制度价值第19-25页
  一、促进实体公正的实现第19-21页
  二、限定证据调查的范围,提高诉讼效率的作用第21-22页
  三、维护公民个人权利,实现司法民主第22-23页
  四、价值选择和价值平衡的作用第23页
  五、增强判决的稳定性方面的作用第23-25页
第二章 当前中国证据能力制度所存在的问题第25-34页
 第一节 证据属性的理论缺憾第25-32页
  一、客观性的逻辑悖论第25-27页
  二、证据属性制度体系的僵化性第27-28页
  三、证据属性程序功能的单一性第28-29页
  四、证据属性现有问题的根源分析第29-32页
 第二节 证据能力程序性规范在立法上的空白第32页
 第三节 证据规则在立法上的严重缺失第32-34页
第三章 证据能力程序性规范审查制度的域外考察和借鉴第34-66页
 第一节 英美法系国家证据可采性规则的适用程序第34-38页
  一、英国第34-36页
  二、美国第36-38页
 第二节 大陆法系中的刑事预审程序第38-43页
  一、法国第38-40页
  二、德国第40-43页
 第三节 日式“嵌入式”证据能力审查制度第43-54页
  一、概述第43-44页
  二、预见判断排除原则第44-50页
  三、控辩双方的开头陈述第50页
  四、请求调查证据第50-54页
  五、证据的决定第54页
 第四节 比较与分析第54-57页
 第五节 笔者的选择第57-66页
第四章 有关我国刑事证据能力审查制度之设想与建议第66-71页
 第一节 确立预先判断排除原则第66-67页
 第二节 完善相关的证据规则第67-68页
 第三节 健全我国证据开示制度第68-69页
 第四节 证据能力审查程序的框架设计第69-71页
  一、申请主体第69页
  二、申请时间第69页
  三、裁判主体第69-70页
  四、举证责任和证明标准第70页
  五、事后救济措施第70-71页
结语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7页
致谢第77-7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8-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刑事没收视野下的涉案财物问题研究--实体法与程序法的视角
下一篇:论价值平衡下的争点整理程序--兼顾发现真实与诉讼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