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3页 |
1 前言 | 第13-31页 |
·纳米纤维素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纳米纤维素制备技术 | 第14-15页 |
·化学方法 | 第14-15页 |
·机械方法 | 第15页 |
·纳米纤维素复合材料应用 | 第15-17页 |
·膜材料及技术发展现状 | 第17-21页 |
·膜技术分类 | 第17-19页 |
·微滤膜的特点及应用 | 第17-18页 |
·超滤膜的特点及应用 | 第18页 |
·反渗透和纳滤膜 | 第18-19页 |
·膜材料的选择及改性技术研究 | 第19-21页 |
·共混改性 | 第20-21页 |
·其他表面改性方法 | 第21页 |
·相转化法成膜机理研究 | 第21-26页 |
·相转化法热力学描述 | 第22-24页 |
·三元相图计算 | 第22-24页 |
·相转化法热力学研究现状 | 第24页 |
·相转化法动力学描述 | 第24-26页 |
·动力学数学模型建立 | 第25页 |
·相转化法动力学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膜污染机制研究 | 第26-28页 |
·膜污染原因 | 第26-27页 |
·膜污染机理 | 第27页 |
·超滤膜污染研究现状 | 第27-28页 |
·超滤膜技术应用现状 | 第28-29页 |
·超滤技术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 第28-29页 |
·超滤技术在医药工业的应用 | 第29页 |
·超滤技术在浓缩蛋白质中的应用 | 第29页 |
·本论文研究思路与工作 | 第29-31页 |
2 分析方法 | 第31-35页 |
·纳米纤维素的特性表征 | 第31页 |
·纳米纤维素晶型的表征(XRD) | 第31页 |
·纳米纤维素傅里叶红外谱图的表征(FT-IR) | 第31页 |
·纳米纤维素热重分析(TGA) | 第31页 |
·透射电镜观察(TEM) | 第31页 |
·原子力显微镜观察(AFM) | 第31页 |
·复合膜基本性能测定 | 第31-35页 |
·复合膜纯水通量的测定 | 第31-32页 |
·复合膜截留率的测定 | 第32页 |
·复合膜的力学性能的测定 | 第32页 |
·复合膜孔隙率的测定 | 第32页 |
·复合膜平均孔径的测定 | 第32-33页 |
·复合膜断面结构观察 | 第33-35页 |
3 纳米纤维素表征 | 第35-41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3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5-38页 |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 第35-36页 |
·晶型分析 | 第36-37页 |
·热稳定性分析 | 第37-38页 |
·形貌尺寸表征 | 第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1页 |
4 复合膜制备及结构性能调控规律 | 第41-67页 |
·复合膜制备 | 第41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41-42页 |
·试剂 | 第41页 |
·主要仪器 | 第41-42页 |
·试验部分 | 第42-43页 |
·复合膜制备正交试验 | 第42页 |
·复合膜结构调控及性能影响规律的单因素试验 | 第42-4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3-64页 |
·复合膜制备正交试验 | 第43-44页 |
·直观分析 | 第43-44页 |
·方差分析 | 第44页 |
·复合膜结构调控及性能影响单因素试验 | 第44-64页 |
·纳米纤维素质量分数对复合膜结构调控规律及性能影响 | 第44-48页 |
·聚醚砜质量分数对复合膜结构调控规律及性能影响 | 第48-51页 |
·溶剂种类对复合膜结构调控规律及性能影响 | 第51-54页 |
·添加剂PVPK30质量分数对复合膜结构调控规律及性能影响 | 第54-57页 |
·凝胶浴温度对复合膜结构调控规律及性能影响 | 第57-60页 |
·凝胶浴组成对复合膜结构调控规律及性能影响 | 第60-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7页 |
5 复合膜特性检测与表征 | 第67-83页 |
·试剂及仪器 | 第67-68页 |
·试剂 | 第67页 |
·仪器 | 第67-68页 |
·复合膜性能测定 | 第68-70页 |
·切割分子量 | 第68页 |
·亲水性能的测定 | 第68页 |
·亲水角 | 第68页 |
·含水率 | 第68页 |
·抗污染性能 | 第68-69页 |
·平均污染度(FR) | 第68-69页 |
·衰减系数(m) | 第69页 |
·耐化学稳定性能的测定 | 第69-70页 |
·耐酸碱性能测定 | 第69页 |
·耐氧化性能测定 | 第69页 |
·温度适用性测定 | 第69-70页 |
·复合膜特性表征 | 第70页 |
·傅立叶红外谱图表征(FT-IR) | 第70页 |
·X-衍射分析(XRD) | 第70页 |
·热稳定性分析(TGA) | 第70页 |
·原子力显微镜观察(AFM) | 第70页 |
·扫描电镜观察(SEM) | 第7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0-81页 |
·切割分子量 | 第70-71页 |
·亲水性能 | 第71-73页 |
·亲水角的测定 | 第71-72页 |
·含水率的测定 | 第72-73页 |
·抗污染性 | 第73-75页 |
·平均污染度及衰减系数 | 第73-74页 |
·表面粗糙度 | 第74-75页 |
·耐化学稳定性的测定 | 第75-76页 |
·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76-77页 |
·复合膜X衍射谱图分析 | 第77-78页 |
·复合膜热重分析 | 第78-79页 |
·复合膜表观形态观察 | 第79-80页 |
·复合膜孔结构观察 | 第80-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6 复合膜成膜机理研究 | 第83-93页 |
·主要仪器 | 第83页 |
·试验部分 | 第83-84页 |
·铸膜液黏度的测定 | 第83页 |
·铸膜液相结构的观察 | 第83页 |
·浊点的测定 | 第83-84页 |
·凝胶速率的测定 | 第84页 |
·共混铸膜液体系黏度及相结构 | 第84-87页 |
·理论部分 | 第84-8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5-87页 |
·共混铸膜液黏度分析 | 第85-86页 |
·共混铸膜液相结构分析 | 第86-87页 |
·热力学部分 | 第87-89页 |
·理论研究 | 第87-8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8-89页 |
·动力学部分 | 第89-91页 |
·理论研究 | 第8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9-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7 复合膜超滤纯化牛奶蛋白 | 第93-115页 |
·理论研究 | 第93-96页 |
·牛奶蛋白 | 第93页 |
·超滤纯化牛奶蛋白 | 第93-96页 |
·超滤纯化蛋白传质数学模型 | 第93-94页 |
·超滤纯化蛋白的膜污染 | 第94-96页 |
·试验部分 | 第96-100页 |
·试剂及仪器 | 第96-97页 |
·试剂 | 第96页 |
·主要仪器 | 第96-97页 |
·复合膜超滤纯化牛奶蛋白正交试验设计 | 第97页 |
·复合膜超滤纯化牛奶蛋白单因素试验 | 第97页 |
·性能测定方法 | 第97-99页 |
·膜通量的测定 | 第97-98页 |
·蛋白截留率的测定 | 第98页 |
·牛奶蛋白分子量测定方法 | 第98页 |
·牛奶蛋白等电点测定方法 | 第98-99页 |
·牛奶超滤传质动力学研究 | 第99页 |
·复合膜清洗 | 第99-100页 |
·清洗效果的测定 | 第99页 |
·清洗方法 | 第99-10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0-113页 |
·复合膜超滤纯化牛奶蛋白最佳工艺条件 | 第100-101页 |
·复合膜超滤纯化牛奶蛋白单因素试验 | 第101-105页 |
·牛奶蛋白浓度对牛奶通量及截留率的影响 | 第101-102页 |
·pH值对牛奶通量及纯化的影响 | 第102-103页 |
·超滤压力对牛奶通量及纯化的影响 | 第103-104页 |
·牛奶温度对牛奶通量及纯化的影响 | 第104-105页 |
·复合膜超滤纯化牛奶蛋白优化工艺条件 | 第105-106页 |
·纯化牛奶蛋白特性测定 | 第106-107页 |
·牛奶蛋白等电点 | 第106页 |
·纯化牛奶蛋白分子量 | 第106-107页 |
·复合膜超滤纯化牛奶蛋白传质数学模型 | 第107-110页 |
·复合膜清洗 | 第110-113页 |
·水力反冲洗 | 第110-111页 |
·化学清洗 | 第111-112页 |
·超声清洗 | 第112-113页 |
·复合膜清洗效果分析 | 第1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13-115页 |
8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115-119页 |
·结论 | 第115-116页 |
·创新点 | 第116页 |
·研究展望 | 第116-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5页 |
个人简介 | 第125-127页 |
导师简介 | 第127-129页 |
致谢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