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页岩清洁高效干馏技术及装备的开发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0页 |
·油页岩的定义、用途及特性 | 第12-13页 |
·油页岩的形成过程 | 第13页 |
·油页岩资源的储量 | 第13-14页 |
·油页岩的干馏机理及干馏产品 | 第14-15页 |
·油页岩干馏技术的发展与分类 | 第15-17页 |
·几种典型的油页岩气体热载体干馏技术 | 第17-26页 |
·巴西 Petrosix 干馏技术 | 第17-19页 |
·爱沙尼亚 Kiviter 干馏技术 | 第19-20页 |
·美国 Union-B 干馏技术 | 第20-23页 |
·日本 JOSECO 干馏技术 | 第23-24页 |
·中国抚顺干馏技术 | 第24-26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 | 第26-28页 |
·研究目的 | 第27-28页 |
·研究意义 | 第28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和预期目标 | 第28-30页 |
·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研究方案 | 第29页 |
·预期目标 | 第29-30页 |
第二章 研发与现场试验部分 | 第30-63页 |
·干馏系统的研发方案 | 第30-40页 |
·放料设备的改造 | 第30-31页 |
·探料设备的改造 | 第31-33页 |
·全自动放料组网监控装置 | 第33-35页 |
·高温切断阀门的改造 | 第35-37页 |
·炉底布风方式的改造 | 第37-38页 |
·排灰设备的改造 | 第38-40页 |
·供热系统的研发方案 | 第40-44页 |
·加热炉工作方式的改造 | 第41-42页 |
·切换方式实现自动操作的改进 | 第42-43页 |
·烟气脱硫装置的增设 | 第43-44页 |
·回收系统的改造与研发 | 第44-63页 |
·一级水洗系统即集合管洗涤系统的改造 | 第48-50页 |
·增设瓦斯塔洗涤系统 | 第50-53页 |
·原二级水洗系统即空气塔洗涤系统的改造 | 第53-55页 |
·原三级水洗系统即冷却塔洗涤系统的改造 | 第55-58页 |
·增设电捕塔 | 第58-59页 |
·增设油泥过滤系统 | 第59-61页 |
·增设油泥复用系统 | 第61-63页 |
第三章 效果分析监测与指标评价 | 第63-76页 |
·油回收效率的监测与计算 | 第63-67页 |
·回收系统 | 第63-65页 |
·放料装置 | 第65页 |
·探料装置 | 第65-66页 |
·高温切断阀门 | 第66页 |
·油泥收集、过滤装置 | 第66页 |
·油泥复用装置 | 第66-67页 |
·产品情况 | 第67-69页 |
·页岩油 | 第67-68页 |
·瓦斯 | 第68页 |
·发电量 | 第68页 |
·蒸汽 | 第68页 |
·热能 | 第68-69页 |
·减排效果预测 | 第69-72页 |
·放料装置 | 第69页 |
·探料装置 | 第69页 |
·高温切断阀门 | 第69-70页 |
·加热炉工作方式 | 第70页 |
·加热炉烟气脱硫 | 第70页 |
·回收系统中各设备封闭运行 | 第70-71页 |
·冷却塔系统循环洗涤水间接冷却 | 第71页 |
·油泥收集、过滤装置 | 第71-72页 |
·油泥复用装置 | 第72页 |
·节能效果预测 | 第72-74页 |
·页岩油 | 第73页 |
·瓦斯 | 第73页 |
·循环洗涤水热量 | 第73-74页 |
·产品性质 | 第74-76页 |
·页岩油 | 第74-75页 |
·瓦斯 | 第75-76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0-83页 |
作者简介 | 第80页 |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0-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