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冲击器阀芯动力学特性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引言 | 第9页 |
|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 ·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冲击动力学问题的基本理论 | 第15-31页 |
| ·冲击动力学基本理论概述 | 第15-17页 |
| ·波动理论简介 | 第15-17页 |
| ·非线性有限元理论介绍 | 第17页 |
| ·冲击动力学非线性有限元理论 | 第17-30页 |
| ·非线性有限元的发展 | 第17-18页 |
| ·非线性有限元方法的算法 | 第18-21页 |
| ·非线性冲击载荷算法介绍 | 第21-25页 |
| ·接触碰撞的基本算法 | 第25-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电磁冲击器冲击系统的有限元仿真模型 | 第31-49页 |
| ·前言 | 第31页 |
| ·LS-DYNA介绍 | 第31-35页 |
| ·LS-DYNA的发展历程 | 第31-32页 |
| ·LS-DYNA的工程特点 | 第32-34页 |
| ·LS-DYNA的应用领域 | 第34页 |
| ·LS-DYNA分析的一般流程 | 第34-35页 |
| ·电磁冲击器冲击系统简介 | 第35-36页 |
| ·显式动力分析建模概述 | 第36-38页 |
| ·建模的一般流程 | 第36-37页 |
| ·建模的基本原则 | 第37-38页 |
| ·电磁冲击器冲击系统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8-46页 |
| ·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38-39页 |
| ·材料模型的选择 | 第39-40页 |
| ·单元类型的选取 | 第40-42页 |
| ·网格的划分 | 第42-43页 |
| ·定义接触 | 第43-44页 |
| ·定义约束 | 第44页 |
| ·施加载荷 | 第44页 |
| ·设置初始条件 | 第44-46页 |
| ·求解与求解控制 | 第46-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 第四章 原型样机实验研究 | 第49-55页 |
| ·引言 | 第49页 |
| ·实验分析 | 第49-53页 |
| ·综合实验方案的拟定 | 第49-50页 |
| ·实验系统简介 | 第50-51页 |
| ·实验参数的标定 | 第51-52页 |
| ·冲击实验 | 第52-53页 |
| ·仿真模拟与结果分析 | 第53-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五章 样机有限元分析 | 第55-59页 |
| ·引言 | 第55页 |
| ·样机冲击系统有限元分析 | 第55-56页 |
| ·阀芯冲击盖板应力应变分析 | 第56-58页 |
| ·阀芯能量分析 | 第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六章 典型工况有限元分析 | 第59-75页 |
| ·前言 | 第59页 |
| ·阀芯与弹性体冲击 | 第59-64页 |
| ·阀芯与刚体撞击时 | 第64-65页 |
| ·阀芯与弹性杆撞击 | 第65-70页 |
| ·冲击速度与应力峰值 | 第66-67页 |
| ·阀芯形状与应力峰值 | 第67-68页 |
| ·阀芯体内轴心应力分布 | 第68-70页 |
| ·阀芯能量传递效率分析 | 第70-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 ·工作重点及主要研究成果 | 第75页 |
|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75-77页 |
| 致谢 | 第77-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5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