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论文

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耕层理化性状和生物学特性时空分布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33页
   ·耕作方式研究概述第12-15页
     ·国外保护性耕作的发展概况第13-14页
     ·我国保护性耕作的发展概况第14-15页
   ·耕作方式对农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第15-22页
     ·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第16-19页
     ·耕作方式对土壤化学特性的影响第19-22页
   ·耕作方式对农田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第22-30页
     ·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第22-25页
     ·耕作方式对土壤酶的影响第25-27页
     ·耕作方式对土壤线虫的影响第27-30页
   ·保护性耕作发展趋势第30-31页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31-32页
   ·技术路线第32-33页
第二章 试验设计第33-39页
   ·研究地点概况第33页
   ·试验设计第33-34页
   ·土壤理化指标测定方法第34-35页
     ·土壤容重第34页
     ·土壤含水量第34页
     ·土壤pH 值第34页
     ·土壤电导率第34页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第34-35页
     ·土壤全氮第35页
     ·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第35页
     ·土壤总有机碳第35页
     ·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第35页
   ·土壤生物学指标测定方法第35-39页
     ·土壤微生物量碳第35-36页
     ·土壤酶活性第36-37页
     ·土壤线虫提取、分离与鉴定第37-39页
第三章 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时空分布的影响第39-53页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第39-40页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湿度的影响第39-40页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容重的影响第40页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第40-53页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pH 的影响第40-41页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电导率的影响第41-42页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影响第42-46页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第46-49页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氮的影响第49-53页
第四章 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时空分布的影响第53-58页
   ·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变化第53-54页
   ·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变化第54-55页
   ·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氮比的变化第55-56页
   ·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微生物商的变化第56-58页
第五章 耕作方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第58-62页
   ·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脱氢酶活性的变化第58页
   ·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第58-60页
   ·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变化第60-61页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第61-62页
第六章 耕作方式对土壤线虫群落时空分布的影响第62-77页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线虫总数的影响第62-63页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线虫各营养类群的影响第63-73页
     ·土壤线虫各营养类群比例的变化动态第63-66页
     ·土壤食细菌线虫数量的变化动态第66-68页
     ·土壤食真菌线虫数量的变化动态第68-70页
     ·土壤植物寄生线虫数量的变化动态第70-71页
     ·土壤捕食杂食线虫的变化动态第71-73页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线虫生态指数的影响第73-77页
     ·土壤线虫通路比值(N C R )的动态变化第73-74页
     ·土壤线虫营养类群多样性的动态变化第74-77页
第七章 农田土壤生物学指标与土壤理化性质关系第77-84页
   ·土壤微生物量与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第77页
   ·土壤酶活性与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第77-78页
   ·土壤线虫与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第78-81页
     ·土壤线虫数量与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第78-80页
     ·土壤线虫指数和比例与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第80-81页
   ·土壤生物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第81-84页
     ·土壤微生物量与其他生1物学指标的相关关系第81页
     ·土壤酶之间及与其他生物学指标的相关关系第81-82页
     ·土壤线虫之间及与其他生物学指标的相关关系第82-84页
第八章 结论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94页
致谢第94-95页
作者简历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铃薯早疫病菌多样性和侵染过程及品种抗病机制研究
下一篇:基于调变光程方法的泰伯微位移检测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