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地学论文--环境水文学论文

半封闭型海湾水环境参数时空变化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1章 引言第10-21页
   ·研究背景第10-13页
   ·半封闭型海湾内的水环境问题第13-14页
   ·海洋模型发展现状第14-15页
   ·生态模型研究的国内外进展第15-19页
     ·统计学模型第16页
     ·种群动力学模型第16-17页
     ·种群个体模型第17页
     ·系统模型第17-19页
   ·论文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第19-21页
第2章 三维水动力学模型及其验证第21-40页
   ·本章引论第21页
   ·数学模型第21-28页
     ·基本方程第21-27页
     ·边界条件第27-28页
   ·污染物传输模块第28-29页
     ·欧拉传输第28-29页
     ·拉格朗日粒子追踪第29页
   ·方程离散与求解第29-30页
   ·垂向σ分层的改进第30-31页
   ·水动力学模型的验证第31-39页
     ·应用海域与背景第31-33页
     ·计算设置第33-34页
     ·水流验证第34-36页
     ·温盐验证第36-39页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3章 半封闭型海湾内余流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第40-56页
   ·本章引论第40页
   ·余流的概念第40-41页
   ·潮致余流第41-46页
     ·计算设置第41-42页
     ·M2 分潮和K1 分潮主要特征第42-44页
     ·与拉格朗日余流的比较第44-46页
   ·风生-潮致余流第46-50页
     ·计算设置第46页
     ·主要特征及与分潮潮致余流的对比第46-48页
     ·与拉格朗日余流的对比第48-50页
   ·径流引起的密度流第50-51页
     ·计算设置第50页
     ·主要流动特征第50-51页
   ·实际海况下的余流第51-55页
     ·计算设置第51-52页
     ·计算结果第52-55页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4章 半封闭型海湾的传输时间尺度第56-78页
   ·本章引论第56页
   ·传输时间尺度的概念第56-59页
   ·传输时间尺度的计算方法第59-62页
     ·计算设置第59-60页
     ·滞留时间的计算第60-61页
     ·游弋时间的计算第61-62页
   ·传输时间尺度的分区特征第62-70页
     ·流场验证第62页
     ·滞留时间分布形态的区域差异第62-64页
     ·游弋时间分布形态的区域差异第64-65页
     ·河流径流的影响第65-69页
     ·计算方法的影响第69-70页
   ·传输时间尺度的季节特征第70-77页
     ·计算设置第70页
     ·滞留时间的季节特征第70-73页
     ·游弋时间的季节特征第73-77页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5章 半封闭型海湾内温盐变化特征及生态模型的建立第78-114页
   ·本章引论第78页
   ·温盐场计算第78-96页
     ·计算设置第78-80页
     ·水位验证和流场第80页
     ·温盐时间变化第80-83页
     ·温盐平面分布第83-90页
     ·温盐垂向结构第90-96页
   ·生态模型的建立及初步应用第96-113页
     ·生态概念模型第96-98页
     ·生态模型源汇项第98-104页
     ·源汇项中生态过程第104-112页
     ·生态模型初步应用第112-113页
   ·本章小结第113-114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14-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4页
致谢第124-125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求解波动方程的龙格—库塔型方法及其地震波传播模拟
下一篇:泥石流动力过程模拟及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