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1 引言 | 第11-17页 |
| ·干旱对作物生产的危害 | 第11页 |
| ·遗传改良在提高甘蔗抗旱性中的作用 | 第11-12页 |
| ·甘蔗常规育种的现状 | 第11-12页 |
| ·转基因技术在甘蔗遗传改良上的应用 | 第12页 |
| ·DREB 基因的功能及其在抗旱中的作用 | 第12-13页 |
| ·植物抗旱的生理机制 | 第13-14页 |
| ·抗旱植物的形态特征 | 第13页 |
| ·渗透调节与甘蔗耐旱性的关系 | 第13-14页 |
|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具体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7-24页 |
| ·供试材料 | 第17页 |
| ·甘蔗材料 | 第17页 |
| ·材料种植 | 第17页 |
| ·主要仪器 | 第17页 |
| ·方法 | 第17-23页 |
| ·甘蔗农艺性状调查 | 第17页 |
| ·盆栽模拟干旱实验 | 第17-18页 |
| ·生理指标测定 | 第18-20页 |
| ·转基因甘蔗的PCR 检测 | 第20-21页 |
| ·转基因甘蔗的RT-PCR 检测 | 第21-23页 |
| ·数据分析 | 第23-24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4-38页 |
| ·T_2 代转EaDREB2B 基因甘蔗遗传稳定性分析 | 第24-25页 |
| ·T_2 代转EaDREB2B 基因甘蔗PCR 检测结果 | 第24页 |
| ·T_2 代转EaDREB2B 基因甘蔗RT-PCR 检测结果 | 第24-25页 |
| ·T_2 代转EaDREB2B 基因甘蔗的抗旱性评价及其生理基础 | 第25-33页 |
| ·T_2 代转EaDREB2B 基因甘蔗在干旱胁迫下MDA 含量变化 | 第25-26页 |
| ·T_2 代转EaDREB 基因甘蔗在干旱胁迫下的膜透性变化 | 第26-28页 |
| ·T_2 代转EaDREB2B 基因甘蔗在干旱胁迫下的SOD 变化 | 第28-29页 |
| ·T_2 代转EaDREB2B 基因甘蔗在干旱胁迫下的CAT 变化 | 第29页 |
| ·T_2 代转EaDREB2B 基因甘蔗在干旱胁迫下的POD 变化 | 第29-30页 |
| ·T_2 代转EaDREB2B 基因甘蔗在干旱胁迫下的可溶性糖变化 | 第30-32页 |
| ·干旱胁迫下转EaDREB2B 基因甘蔗的株高伤害率比较 | 第32页 |
| ·应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转基因甘蔗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 | 第32-33页 |
| ·转EaDREB2B 基因甘蔗的工农艺性状表现 | 第33-35页 |
| ·生长表现 | 第33-34页 |
| ·产量性状评价 | 第34-35页 |
| ·质量性状评价 | 第35页 |
| ·EaDREB2B 基因对甘蔗糖类代谢几个关键酶的影响 | 第35-38页 |
| ·β-淀粉酶 | 第35-36页 |
| ·酸性转化酶 | 第36页 |
| ·中性转化酶 | 第36-38页 |
| 4 讨论与结论 | 第38-40页 |
| ·转EaDREB2B 基因甘蔗遗传稳定性分析 | 第38页 |
| ·转EaDREB2B 基因甘蔗的产质量分析 | 第38-39页 |
| ·转EaDREB2B 基因甘蔗糖代谢关键酶的分析 | 第39页 |
| ·转基因甘蔗抗旱的机理研究 | 第39-40页 |
| 5 下一步研究工作 | 第40-41页 |
| ·转EaDREB2B 基因甘蔗抗旱的分子机制研究 | 第40页 |
| ·转EaDREB2B 基因甘蔗的安全性评价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