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品种不同生育类型氮素吸收利用与精确定量施氮参数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13页
ABSTRACT第13-1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8-42页
 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8-21页
   ·研究背景第18-20页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0-21页
 2 氮肥利用现状第21-30页
   ·氮肥在水稻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第21-22页
   ·水稻对氮肥的吸收特性第22-28页
     ·生长阶段吸收特性第22-23页
     ·吸收利用率偏低第23-25页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第25-28页
   ·不同类型水稻对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第28-30页
 3 国内外关于精确定量施肥的研究现状第30-34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30-31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31-34页
     ·关于我国精确定量施肥的概述第31-32页
     ·精确定量施肥在我国取得的初步研究结果第32-34页
 4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第34-35页
 参考文献第35-42页
第二章 水稻不同生育类型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特性的研究第42-63页
 0 前言第4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2-44页
   ·供试地点与供试品种第42-43页
   ·试验设计第43-44页
   ·测定内容第44页
     ·干物质的测定第44页
     ·实际产量的测定第44页
   ·数据分析第4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4-56页
   ·施氮水平与不同生育类型水稻产量的差异第44-47页
     ·产量总体变异第44-46页
     ·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第46-47页
   ·不同施氮水平下不同生育类型水稻干物质生产特性的差异第47-52页
     ·不同生育类型水稻生育期干物质积累特性的差异第47-50页
     ·水稻不同生育阶段不同生育类型干物质积累特性的差异第50-52页
   ·水稻不同生育类型籽粒产量与主要生育期干物质积累的关系第52-56页
     ·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与籽粒产量的关系第52-55页
     ·成熟期及不同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量与籽粒产量的关系第55-56页
 3 小结与讨论第56-60页
   ·不同生育类型水稻产量的差异第56-57页
   ·不同生育类型水稻主要生育期干物质生产积累差异第57-58页
   ·不同生育类型水稻物质生产阶段性积累差异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第58-59页
   ·关于提高生物产量的讨论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第三章 水稻不同生育类型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研究第63-81页
 0 前言第63-6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4-65页
   ·供试地点与供试品种第64页
   ·试验设计第64页
   ·测定内容与方法第64-65页
     ·植株全氮的测定第64页
     ·实际产量的测定第64-65页
     ·数据分析第6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5-74页
   ·不同生育类型水稻氮素积累的差异第65-70页
     ·植株含氮率的差异第65-66页
     ·植株吸氮量的差异第66-68页
     ·100kg 籽粒吸氮量的差异第68-70页
   ·不同生育类型水稻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差异第70-73页
     ·氮素利用效率总体变异第70-71页
     ·不同生育类型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差异比较第71-73页
   ·水稻产量与氮素吸收利用的关系及氮素吸收利用之间的相关关系第73-74页
 3 小结与讨论第74-78页
   ·不同生育类型水稻植株含氮率的差异第74-75页
   ·不同生育类型水稻氮素积累的差异第75-76页
   ·不同生育类型水稻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第76页
   ·水稻产量与氮素吸收利用的关系及氮素吸收利用之间的相关关系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1页
第四章 水稻不同生育类型对土壤基础供氮量的响应第81-93页
 0 前言第81-8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2-83页
   ·供试地点与供试品种第82页
   ·试验设计第82页
   ·测定内容与方法第82-83页
     ·植株全氮的测定第82页
     ·实际产量的测定第82-83页
     ·数据处理方法第8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83-88页
   ·不同生育类型水稻基础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差异第83-84页
   ·不同生育类型水稻对土壤氮素吸收差异第84-85页
   ·不同生育类型水稻对土壤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第85-87页
   ·无氮区土壤基础供氮量与基础产量及土壤氮素利用效率的关系第87-88页
 3 小结与讨论第88-90页
   ·无氮区植株总吸氮量与土壤基础供氮能力一致性分析第88-89页
   ·土壤基础供氮量与土壤氮素利用效率的关系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3页
第五章 水稻不同生育类型精确定量施氮参数初步研究第93-116页
 0 前言第93-9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95-97页
   ·供试地点与供试品第95页
     ·供试地点第95页
     ·供试品种第95页
   ·试验设计第95-96页
   ·测定内容与方法第96-97页
     ·植株全氮的测定第96-97页
     ·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的计算第97页
     ·实际产量的测定第97页
     ·数据分析第9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97-111页
   ·水稻不同生育类型产量的差异第97-99页
     ·产量总体变异第97-98页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差异第98-99页
   ·不同生育类型水稻100kg 基础产量吸氮量及其差异第99-103页
   ·不同生育类型水稻目标产量需氮量及氮素当季利用率差异第103-107页
     ·目标产量需氮量的确定第103页
     ·不同生育类型水稻氮素当季利用率的差异第103-107页
   ·主推品种与非主推品种100kg 籽粒吸氮量、氮肥利用效率的差异比较第107-108页
   ·不同生育类型水稻100kg 稻谷吸氮量年间比较第108-109页
   ·产量与100kg 稻谷吸氮量的关系第109-111页
 3 小结与讨论第111-113页
   ·关于目标产量需氮量的确定第111-112页
   ·关于土壤基础供氮量的确定第112页
   ·关于氮肥当季利用率的确定第112-113页
   ·关于主推品种施氮参数的研究第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16页
第六章 水稻不同生育类型精确定量施氮参数品种间差异及其分类第116-137页
 0 前言第116-11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17-118页
   ·供试材料第117页
   ·试验设计第117-118页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118页
   ·分析方法第11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18-131页
   ·水稻不同生育类型精确定量施氮参数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的差异第118-120页
   ·水稻不同生育类型籽粒产量基因型分类第120-123页
     ·中熟中粳品种分类第120-121页
     ·迟熟中粳品种分类第121-122页
     ·早熟晚粳品种分类第122-123页
   ·不同产量类型下水稻精确施氮参数品种间差异及分类第123-130页
     ·中熟中粳施氮参数品种间差异第124-126页
     ·迟熟中粳施氮参数品种间差异第126-128页
     ·早熟晚粳施氮参数品种间差异第128-130页
   ·不同年代粳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参数的比较第130-131页
 3 小结与讨论第131-134页
   ·关于不同水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参数的分类第131-133页
   ·关于育种年代对不同水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参数的影响第133-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37页
第七章 水稻不同生育类型精确定量施氮参数稳定性分析第137-155页
 0 前言第13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37-139页
   ·供试地点与供试材料第137-138页
     ·供试地点第137-138页
     ·试验材料第138页
   ·试验设计第138-139页
   ·测定内容与方法第139页
     ·植株全氮的测定第139页
     ·产量的测定第139页
     ·数据分析第139页
 2 结果分析第139-151页
   ·不同生育类型水稻精确定量施氮参数的检验分析第139-142页
   ·不同生育类型水稻施氮量合理性检验第142-145页
   ·不同水稻品种精确定量施氮参数稳定性分类及综合评价第145-151页
     ·中熟中粳不同水稻品种施氮参数稳定性类型划分与评价第145-147页
     ·迟熟中粳不同水稻品种施氮参数稳定性类型划分与评价第147-149页
     ·早熟晚粳不同水稻品种施氮参数稳定性类型划分与评价第149-151页
 3 小结与讨论第151-153页
   ·关于不同生育类型水稻精确施氮参数稳定性检验第151-152页
   ·关于不同生育类型水稻品种精确施氮参数稳定性类型分类第152-153页
 参考文献第153-155页
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讨论第155-162页
 1 主要结论第155-159页
   ·水稻不同生育类型产量、干物质积累和植株氮素吸收特性第155-156页
   ·水稻不同生育类型品种对土壤基础供氮量的响应第156页
   ·水稻不同生育类型目标产量需氮量的确定第156-157页
   ·水稻不同生育类型的氮肥当季利用率第157-158页
   ·水稻精确定量施氮参数的稳定性第158-159页
 2 讨论第159-161页
   ·关于精确定量施氮参数的研究及应用第159-160页
   ·关于水稻精确定量施氮参数在不同品种间的差异及应用第160-161页
 参考文献第161-162页
致谢第162-16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63页

论文共1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稻抛秧立苗机理及其调控的研究
下一篇:弱筋和中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卫星遥感监测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