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银行制度与业务论文

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信息经济学分析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5页
   ·选题意义和研究方法第8-9页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8-9页
     ·研究方法第9页
   ·概念的界定和文献综述第9-13页
     ·金融脆弱性第9-11页
     ·银行体系脆弱性第11页
     ·银行体系脆弱性与银行风险、银行危机第11-12页
     ·国内学者的文献综述第12-13页
   ·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第13-15页
     ·框架结构第13-14页
     ·创新和不足第14-15页
第二章 银行体系脆弱性与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发展第15-26页
   ·银行体系脆弱性理论第15-18页
     ·马克思的货币脆弱观点第15-16页
     ·欧文·费雪的“债务—通缩”理论第16页
     ·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假说第16-17页
     ·克瑞格的安全边界说第17-18页
   ·信息经济学理论第18-22页
     ·不完全信息第19-20页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20-22页
   ·信息经济学对银行体系脆弱性的解释第22-26页
     ·银行与储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第22-24页
     ·银行与贷款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第24-26页
第三章 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综合测度第26-32页
   ·测度的方法第26-27页
   ·测度指标的选取和结论第27-32页
第四章 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成因的市场因素分析第32-43页
   ·银行信贷市场中的逆向选择效应第32-36页
     ·贷款利率的逆向选择效应第33-35页
     ·贷款担保的逆向选择效应第35-36页
   ·银行信贷市场中的道德风险效应第36-43页
     ·贷款利率的道德风险效应第36-38页
     ·贷款利率与银行体系脆弱性关系的检验第38-40页
     ·银行向企业追缴贷款的博弈分析第40-43页
第五章 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成因的制度因素分析第43-52页
   ·银行内部的委托—代理关系第43-47页
     ·委托—代理所产生的问题第44-46页
     ·近年来银行的内部治理改革第46-47页
   ·国有企业和银行的产权制度第47-50页
     ·政府干预第48页
     ·内部人控制第48-49页
     ·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第49-50页
   ·金融监管第50-52页
第六章 治理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政策建议第52-57页
   ·加强银行的内部控制第52-54页
   ·改革企业与银行的产权制度第54-55页
   ·完善金融监管第55-57页
第七章 结论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农村信用社农户联保贷款实施现状及对策探析
下一篇:银行业竞争、政治关联与关系型贷款研究--来自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