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缩略词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4页 |
1 植物雄性不育的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植物雄性不育的表现 | 第10-11页 |
·植物雄性不育的鉴定方法 | 第11-12页 |
·植物雄性不育的类型 | 第12页 |
·植物雄性不育分类的新发展 | 第12页 |
·植物雄性不育的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2 植物雄性不育的细胞学研究 | 第13-15页 |
·植物雄性不育系的形态特征 | 第13页 |
·植物雄性败育的主要时期及败育方式 | 第13-14页 |
·雄蕊组织与雄性不育的关系 | 第14-15页 |
3 植物雄性不育的生理生化研究 | 第15-18页 |
·物质代谢 | 第15-16页 |
·能量代谢 | 第16-17页 |
·膜质过氧化和保护酶 | 第17-18页 |
4 葡萄雄性不育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4页 |
第二章 两个葡萄雄性不育单株的形态特征和不育性鉴定 | 第24-3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5-26页 |
·试验材料 | 第25页 |
·试验方法 | 第25-2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6-32页 |
·花器官外观形态观察 | 第26-27页 |
·花粉生活力的测定 | 第27-28页 |
·花粉形态、大小观察 | 第28-30页 |
·花粉粒内部结构观察 | 第30-31页 |
·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单株倍性 | 第31-32页 |
·果实品质鉴定 | 第32页 |
3 讨论 | 第32-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第三章 两个葡萄雄性不育单株小孢子败育的细胞学研究 | 第36-4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7-38页 |
·试验材料 | 第37页 |
·试验方法 | 第37-38页 |
2 结果分析 | 第38-40页 |
·魏可花药和小孢子发育过程 | 第38-39页 |
·‘2004-6-12'花药和小孢子发育过程 | 第39-40页 |
·‘2004-2-30'花药和小孢子发育过程 | 第40页 |
3 讨论 | 第40-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第四章 葡萄雄性不育单株生理机理研究 | 第48-66页 |
第一节 ‘2004-6-12’葡萄雄性不育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 第48-5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0页 |
·材料 | 第49页 |
·方法 | 第49-50页 |
·数据处理 | 第50页 |
2 结果 | 第50-54页 |
·花蕾不同发育时期可溶性蛋白含量 | 第50-51页 |
·花蕾不同发育时期可溶性糖含量 | 第51-52页 |
·花蕾不同发育时期脯氨酸含量 | 第52-53页 |
·花蕾不同发育时期SOD活性 | 第53页 |
·花蕾不同发育时期POD活性 | 第53-54页 |
3 讨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第二节 ‘2004-6-12'葡萄雄性不育光合特性分析 | 第58-6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8-59页 |
·试验材料 | 第58页 |
·试验方法 | 第58-5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9-63页 |
·花蕾发育期间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 第59-61页 |
·葡萄光合作用日变化的影响 | 第61-63页 |
3 讨论 | 第63-64页 |
4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6页 |
全文结论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