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英文缩写词表 | 第9-10页 |
| 引言 | 第10-21页 |
| 1 林火的生态作用 | 第10-13页 |
| 2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分子生物学方法 | 第13-17页 |
| 3 环境微生物群落功能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7-19页 |
| 4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 第一章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灌木林火的快速响应 | 第21-38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6页 |
| ·实验样品和设备 | 第21-24页 |
| ·实验方法 | 第24-26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6-36页 |
| ·火烧后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 | 第26页 |
| ·土壤总DNA提取和细菌以及古菌16S rDNA序列扩增 | 第26-27页 |
| ·火烧和对照地土壤古菌16S rRNA基因文库构建与分析 | 第27-31页 |
| ·火烧和对照地土壤中细菌16S rRNA基因文库构建与分析 | 第31-36页 |
| 3 讨论 | 第36-38页 |
| 第二章 灌木林火烧后土壤细菌群落的演替过程 | 第38-50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8-40页 |
| ·实验样品和设备 | 第38-39页 |
| ·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0-48页 |
| ·土壤总DNA提取和荧光标记细菌16S rRNA基因扩增 | 第40-41页 |
| ·土壤细菌种群数的动态变化 | 第41-42页 |
| ·基于T-RFLP图谱对土壤细菌群落的聚类分析 | 第42-43页 |
| ·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动态变化的定量和定性分析 | 第43-48页 |
| 3 讨论 | 第48-50页 |
| 第三章 灌木林火烧后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性多样性的变化 | 第50-56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0-51页 |
| ·实验样品和设备 | 第50页 |
| ·实验方法 | 第50-51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1-54页 |
| ·土壤培养过程中微孔颜色平均变化率 | 第51-52页 |
| ·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指数分析 | 第52-53页 |
| ·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主成分分析 | 第53-54页 |
| 3 讨论 | 第54-56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6-57页 |
| 1 结论 | 第56页 |
| 2 建议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作者简介 | 第63-64页 |
| 导师评阅表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