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0-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布鲁氏菌研究进展 | 第12-23页 |
1 布鲁氏菌的病原学特征 | 第12-13页 |
2 布鲁氏菌的流行现状 | 第13-14页 |
3 布鲁氏菌的致病性 | 第14页 |
4 Ⅳ型分泌系统 | 第14-15页 |
5 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布菌侵染滋养细胞过程 | 第15-16页 |
·virB4毒力因子的研究 | 第16页 |
·疫苗株RB51和S19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7-23页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第23-69页 |
实验一 新疆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测 | 第23-27页 |
1 料与方法 | 第23-24页 |
·材料 | 第23页 |
·方法 | 第23-24页 |
2 结果 | 第24-25页 |
·羊布氏杆菌病血清抗体检测 | 第24页 |
·牛布氏杆菌病血清抗体检测 | 第24-25页 |
3 讨论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7页 |
实验二 布鲁氏菌侵染牛胚胎滋养细胞cDNA文库的构建 | 第27-3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7-33页 |
·材料 | 第27-28页 |
·方法 | 第28-33页 |
2 结果 | 第33-36页 |
·细胞形态观察 | 第33页 |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 | 第33-34页 |
·RB51侵染滋养层细胞 | 第34页 |
·总RNA纯度及完整性分析 | 第34-35页 |
·ds cDNA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35页 |
·文库质粒DNA的鉴定 | 第35页 |
·cDNA文库污染的检测 | 第35页 |
·文库质粒DNA评价 | 第35-36页 |
3 讨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实验三 布鲁氏菌virB4基因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9-5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5页 |
·材料 | 第39-40页 |
·方法 | 第40-45页 |
2 结果 | 第45-48页 |
·virB4基因的PCR扩增 | 第45-46页 |
·virB4基因的克隆及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 | 第46页 |
·pGBKT7-lam双酶切结果 | 第46-47页 |
·pGBKT7-virB4的PCR和酶切鉴定 | 第47页 |
·转化子Y187的鉴定 | 第47-48页 |
·自激活检测和毒性检测 | 第48页 |
3 讨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实验四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VirB4相互作用的滋养层细胞靶蛋白 | 第51-5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2-54页 |
·材料 | 第52页 |
·方法 | 第52-54页 |
2 结果 | 第54-56页 |
·阳性对照结果 | 第54页 |
·阴性对照结果 | 第54页 |
·VirB4诱饵蛋白X-a-Gal筛选 | 第54-55页 |
·virB4诱饵蛋白基因捕获得prey蛋白基因的PCR鉴定 | 第55页 |
·VirB4诱饵蛋白基因捕获prey蛋白基因的序列分析 | 第55-56页 |
3 讨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实验五 特异结合蛋白辅酶Q10和SLC3A2的mRNA表达检测 | 第59-6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0-64页 |
·材料 | 第60页 |
·方法 | 第60-64页 |
2 结果 | 第64-67页 |
·质粒标准品的制备 | 第64页 |
·标准曲线的生成 | 第64-66页 |
·样品检测结果 | 第66-67页 |
3 讨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创新点 | 第70-71页 |
附录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作者简介 | 第73-74页 |
附件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