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品位微细粒赤铁矿高效富集技术及机理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6页 |
| ·世界铁矿资源现状及需求状况 | 第10-13页 |
| ·我国铁矿资源现状 | 第11页 |
| ·我国铁矿资源需求状况 | 第11-13页 |
| ·铁矿选矿设备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 ·破碎磨矿设备 | 第13-14页 |
| ·筛分设备 | 第14页 |
| ·磁选设备 | 第14-16页 |
| ·浮选设备 | 第16页 |
| ·还原焙烧设备 | 第16-17页 |
| ·铁矿选矿药剂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 ·捕收剂 | 第17-18页 |
| ·抑制剂 | 第18页 |
| ·低品位微细粒赤铁矿药剂研究进展 | 第18页 |
| ·铁矿选矿工艺进展 | 第18-23页 |
| ·磁铁矿选矿工艺进展 | 第18-19页 |
| ·赤铁矿选矿工艺进展 | 第19-20页 |
| ·低品位微细粒赤铁矿选矿工艺进展 | 第20-23页 |
| ·微泡浮选工艺 | 第20页 |
| ·生物分选工艺 | 第20页 |
| ·选择性聚团分选工艺 | 第20-22页 |
| ·还原焙烧-磁选工艺 | 第22-23页 |
| ·铁矿选矿机理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 ·微细粒赤铁矿选矿机理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 ·低品位微细粒铁矿资源利用的发展方向 | 第24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原料性能及研究方法 | 第26-38页 |
| ·原料性能 | 第26-31页 |
| ·铁矿 | 第26-29页 |
| ·还原煤 | 第29-30页 |
| ·还原添加剂 | 第30页 |
| ·浮选药剂 | 第30-31页 |
| ·工艺研究 | 第31-34页 |
| ·试验工艺流程 | 第31-32页 |
| ·试验方法及设备 | 第32-34页 |
| ·原矿预选富集试验 | 第32-33页 |
| ·预选粗精矿直接还原试验 | 第33页 |
| ·还原产品磁选试验 | 第33-34页 |
| ·机理研究 | 第34-38页 |
| ·等温还原动力学研究 | 第34-36页 |
| ·晶粒生长动力学研究 | 第36-38页 |
| 第三章 低品位微细粒嵌布赤铁矿高效富集工艺 | 第38-53页 |
| ·反浮选预选 | 第38-44页 |
| ·pH值对预选粗精矿质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 ·抑制剂用量对预选粗精矿质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 ·捕收剂用量对预选粗精矿质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 ·磨矿细度对预选粗精矿质量的影响 | 第41-43页 |
| ·阶段磨矿对预选粗精矿质量的影响 | 第43页 |
| ·预选粗精矿质量分析 | 第43-44页 |
| ·预选粗精矿直接还原 | 第44-47页 |
| ·还原温度对直接还原球团金属化率的影响 | 第44-45页 |
| ·还原时间对直接还原球团金属化率的影响 | 第45-46页 |
| ·碳铁比对直接还原球团金属化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 ·含钙复合添加剂用量对直接还原球团金属化率的影响 | 第47页 |
| ·还原焙烧矿磁选 | 第47-50页 |
| ·磨矿细度对铁精矿质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 ·磁场强度对铁精矿质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 ·全流程试验及铁精矿质量分析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第四章 预选粗精矿球团直接还原机理研究 | 第53-79页 |
| ·球团还原过程热力学基础 | 第53-54页 |
| ·金属铁晶粒形核热力学研究 | 第54-58页 |
| ·无添加剂球团金属铁晶粒形核热力学研究 | 第54-56页 |
| ·含钙复合添加剂球团金属铁晶粒形核热力学研究 | 第56-58页 |
| ·等温还原试验动力学模型的选择 | 第58-64页 |
| ·无添加剂球团的等温还原 | 第58-61页 |
| ·含钙复合添加剂球团等温还原 | 第61-64页 |
| ·直接还原过程铁晶粒生长动力学研究 | 第64-69页 |
| ·还原温度对铁晶粒平均尺寸的影响 | 第64-66页 |
| ·还原时间对铁晶粒平均尺寸的影响 | 第66-67页 |
| ·晶粒生长动力学模型的应用 | 第67-69页 |
| ·球团还原过程微观结构演变机制 | 第69-78页 |
| ·球团还原过程微观结构 | 第69-74页 |
| ·还原后球团微观结构能谱分析 | 第74-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79-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 附录 | 第87-91页 |
| 致谢 | 第91-92页 |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