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2章 《劳动合同法》的立法目的解析 | 第14-21页 |
·《劳动合同法》的立法背景 | 第14-16页 |
·我国劳动关系发展变化的现实 | 第14-16页 |
·劳动合同法律制度所面临的困境 | 第16页 |
·《劳动合同法》的立法目的 | 第16-21页 |
第3章 劳务派遣法律制度与《劳动合同法》立法目的之冲突 | 第21-32页 |
·劳务派遣市场准入的门槛过低,导致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权利泛化 | 第21-24页 |
·劳务派遣单位的设立条件过低 | 第21-23页 |
·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不明确 | 第23-24页 |
·被派遣劳动者的权利模糊化 | 第24-26页 |
·同工同酬权模糊化 | 第24-25页 |
·结社权模糊化 | 第25-26页 |
·责任分配不当,劳动者的劳动权运行受阻 | 第26-29页 |
·被派遣劳动者的权利救济机制不完善 | 第29-32页 |
·劳务派遣劳动争议的当事人不明确 | 第29-30页 |
·被派遣劳动者的维权成本过高 | 第30-32页 |
第4章 完善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建议 | 第32-41页 |
·提高劳务派遣市场准入门槛 | 第32-34页 |
·严格劳务派遣单位设立条件 | 第32-33页 |
·明确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 | 第33-34页 |
·明确被派遣劳动者的权利 | 第34-37页 |
·同工同酬权 | 第34-36页 |
·结社权 | 第36-37页 |
·合理分配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的责任 | 第37-38页 |
·明确连带责任的承担范围 | 第37页 |
·区分连带责任是一般连带责任还是补充连带责任 | 第37-38页 |
·明确最终责任的承担 | 第38页 |
·完善相应的权利救济机制 | 第38-41页 |
·明确劳务派遣劳动争议的当事人 | 第38-39页 |
·降低仲裁费用 | 第39页 |
·完善现有的举证责任分配制度 | 第39-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