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安全科学论文--安全工程论文

基于4M理论的煤矿本质安全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1 绪论第13-24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5页
     ·研究背景第13-14页
     ·课题研究目的第14页
     ·课题研究意义第14-15页
   ·国内外发展趋势及其研究现状第15-21页
     ·事故理论研究第15-16页
     ·安全评价理论研究第16-18页
     ·本质安全理论研究第18-21页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具体技术路线第21-22页
   ·主要研究目标及方法第22-23页
     ·研究的目标第22-23页
     ·研究的主要方法第23页
   ·小结第23-24页
2 煤矿本质安全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第24-39页
   ·综合评价理论和方法第24-27页
     ·综合评级的要素第24-25页
     ·评级指标体系第25-26页
     ·评级指标的选取原则第26-27页
   ·评价指标选取方法第27-34页
     ·评价方法的选择第27-33页
     ·评级指标的赋权方法第33-34页
   ·指标隶属函数的建立第34-38页
     ·模糊隶属函数的建立第34-36页
     ·模糊指标处理原则第36-38页
   ·小结第38-39页
3 人员本质安全第39-56页
   ·煤矿人员素质现状第39-40页
   ·人的不安全行为分析第40-41页
     ·人不安全行为的分类第40页
     ·人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及产生的特点第40-41页
   ·人失误的原因分析第41-43页
   ·人的可靠性分析第43-45页
     ·人的可靠性定义第43页
     ·矿山人的可靠性影响因素第43-45页
   ·人可靠性计算第45-46页
     ·人系统可靠度计算方法第45页
     ·人系统可靠度统计分析第45-46页
   ·人安全性系统模糊状态分析第46-50页
     ·系统的模糊性概述第46-47页
     ·模糊语言结构及算子确定第47-48页
     ·系统模糊工作状态的隶属函数第48-50页
     ·人安全性模糊综合评价第50页
   ·本质安全人评价指标体系第50-54页
     ·人本质安全指标体系的建立第50-51页
     ·人本质安全指标模糊函数的建立第51-54页
   ·实例分析第54-55页
   ·本章小结第55-56页
4 设备本质安全第56-70页
   ·设备故障及影响因素第56-58页
     ·设备故障定义第56-57页
     ·设备故障类型的选择第57-58页
   ·设备系统可靠性数据第58-59页
     ·煤矿设备系统单元的递阶结构第58页
     ·设备可靠性数据内容第58-59页
   ·设备系统本质安全性分析第59-65页
     ·状态转移概率第59-60页
     ·系统状态概率第60-61页
     ·矿山系统可靠性模型的建立第61-65页
   ·设备维修性的提高第65-67页
     ·矿山设备维修周期的确定第66-67页
   ·设备本质安全程度提高第67页
   ·设备本质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第67-68页
   ·实例分析第68-69页
   ·本章小结第69-70页
5 环境本质安全第70-86页
   ·作业环境第70-74页
     ·噪声第70-72页
     ·作业环境有毒有害气体第72-73页
     ·粉尘第73页
     ·微气候第73-74页
     ·照明第74页
   ·地质环境第74-78页
     ·地质构造第74-76页
     ·煤层赋存状况第76-77页
     ·围岩状况第77页
     ·煤层特征第77-78页
   ·本质安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第78-82页
   ·职业安全第82-83页
   ·实例分析第83-85页
   ·小结第85-86页
6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第86-107页
   ·危险源的辨识与研究第86-87页
     ·危险源辨识理论第86页
     ·危险源与事故的关系第86-87页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第87页
   ·煤矿危险源辨识第87-90页
     ·煤矿井下灾害系统的特性第87-88页
     ·煤矿主要危险源辨识第88-90页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第90-97页
     ·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概述第90页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第90-92页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第92-96页
     ·建立必要的本质安全管理机构和保障体系第96-97页
   ·本质安全文化第97-100页
     ·安全文化概述第97-98页
     ·安全文化分类第98-100页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评价第100-103页
     ·评价模型的建立第100页
     ·评分标准第100-101页
     ·计算方法第101-103页
     ·评分标准第103页
   ·实例分析第103-106页
   ·小结第106-107页
7 煤矿本质安全评价指标与模型第107-122页
   ·基于BP 神经网络模糊评价模型第107-114页
     ·神经元模型第108-109页
     ·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第109-110页
     ·神经网络的学习与训练第110-111页
     ·模糊神经网络拓扑结构第111-113页
     ·模糊神经网络学习算法第113-114页
     ·模型应用步骤第114页
   ·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煤矿本质安全评级模型第114-117页
     ·小波神经网络基础第114-115页
     ·小波神经网络的设计第115页
     ·小波神经网络的训练第115-117页
     ·小波神经网络训练过程和步骤第117页
   ·MATLAB 神经网络工具箱简介第117-119页
   ·煤矿本质安全综合评价模型第119-121页
   ·本章小结第121-122页
8 实例应用分析研究第122-137页
   ·煤矿概况第122-125页
     ·煤矿概述第122-123页
     ·煤矿生产概况第123-125页
   ·煤矿本质安全建设情况第125-126页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第125-126页
   ·本质安全评价第126-136页
     ·人本质安全评价第127-128页
     ·设备本质安全评价第128页
     ·环境本质安全评价第128-130页
     ·管理本质安全评价第130-131页
     ·煤矿本质安全综合评价第131-132页
     ·煤矿本质安全建设提高途径第132-136页
   ·小结第136-137页
9 结论第137-140页
   ·主要结论第137-138页
   ·创新点第138页
   ·工作展望第138-140页
致谢第140-141页
参考文献第141-149页
附录第149-158页

论文共1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时频同步技术研究
下一篇:近距离煤层群开采煤层自燃预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