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文概要 | 第1-9页 |
二.导言 | 第9-11页 |
三.绪论 | 第11-20页 |
一、历史画的概念 | 第11-14页 |
二、历史画的历史 | 第14-20页 |
四.正文 | 第20-161页 |
第一章 历史激情 | 第20-50页 |
第一节 历史和激情的融合 | 第21-32页 |
(一) 激情不止 生命不息——米开朗基罗历史激情的燃烧 | 第21-32页 |
第二节 历史和激情的遭遇 | 第32-50页 |
(一) 左手历史 右手传奇——毕加索历史激情的进发 | 第32-50页 |
第二章 真理性(辨证史观) | 第50-104页 |
第一节 历史的诗性 | 第50-53页 |
第二节 哲学意义上的历史认识 | 第53-56页 |
(一)历史哲学和历史画创作 | 第53-54页 |
(二)西方历史哲学的思想简史 | 第54-55页 |
(三)从历史意识到历史哲学(历史画创作中历史认识的必由之路) | 第55-56页 |
第三节 历史客观主义(历史本体论的历史画创作观) | 第56-76页 |
第四节 历史主观主义(认识主体在历史画创作中的体现) | 第76-87页 |
第五节 思辩的历史认识和主体间性的通达:历史性考察和当下性关怀的新历史画创作观 | 第87-104页 |
第三章 表现形式 | 第104-161页 |
第一节 完美的形式 | 第104-118页 |
(一) 形式语言的探索 | 第104-114页 |
(二) 完美形式的达成 | 第114-118页 |
第二节 时代的强音 | 第118-131页 |
(一) 时代的强音 | 第118-131页 |
第三节 近现代的史诗 | 第131-161页 |
(一) 象征和隐喻——毕加索的现代童话 | 第131-137页 |
(二) 寓言和暗示——夏伽尔的迷离史诗 | 第137-143页 |
(三) 大自然和大历史的复调——透纳的悲壮赋格 | 第143-153页 |
(四) 雪域和境域——基弗的德意志安魂曲 | 第153-161页 |
五.结语 | 第161-162页 |
注释 | 第162-169页 |
主要参考书目 | 第169-170页 |
后记 | 第1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