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图表清单 | 第11-15页 |
主要符号说明 | 第15-2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21-39页 |
·研究背景 | 第21-23页 |
·VOCs环境污染问题 | 第21-22页 |
·VOCs治理技术现状 | 第22-23页 |
·课题来源 | 第23页 |
·半导体TiO_2光催化技术原理 | 第23-25页 |
·半导体能带理论 | 第23-24页 |
·ZiO_2光催化原理 | 第24-25页 |
·提高TiO_2光催化效率的方法 | 第25-29页 |
·贵金属沉积 | 第26页 |
·过渡金属离子掺杂 | 第26-27页 |
·半导体复合 | 第27页 |
·表面敏化 | 第27-28页 |
·一维纳米结构TiO_2 | 第28-29页 |
·可见光催化研究重要前沿问题 | 第29-36页 |
·非金属掺杂TiO_2类型 | 第30-31页 |
·非金属掺杂TiO_2可见光催化机理 | 第31-34页 |
·非金属掺杂TiO_2可见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 第34-36页 |
·存在问题 | 第36页 |
·本文研究内容与任务 | 第36-39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装置与分析测试方法 | 第39-45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39-40页 |
·原材料与试剂 | 第39-40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40页 |
·催化材料测试方法 | 第40-42页 |
·X-射线衍射 | 第40页 |
·拉曼光谱 | 第40-41页 |
·透射电镜-电子能谱 | 第41页 |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41页 |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 | 第41页 |
·光致发光谱 | 第41页 |
·傅立叶红外光谱 | 第41页 |
·比表面积-孔结构测定 | 第41-42页 |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 | 第42页 |
·热重分析 | 第42页 |
·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42-45页 |
·实验分析方法及标准曲线绘制 | 第42-43页 |
·光催化活性测试方法 | 第43-44页 |
·活性数据处理 | 第44-45页 |
第3章 可见光驱动N掺杂TiO_2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 第45-59页 |
·实验过程 | 第45-46页 |
·N掺杂TiO_2纳米材料制备 | 第45-46页 |
·主要表征手段 | 第46页 |
·可见光催化活性评价 | 第46页 |
·氮化钛氧化法制备的N掺杂TiO_2表征及光催化性能 | 第46-51页 |
·相结构和BET | 第46-47页 |
·XPS分析 | 第47-48页 |
·UV-vis DRS和PL分析 | 第48-50页 |
·禁带结构与光生电子的转移过程 | 第50页 |
·可见光催化活性 | 第50-51页 |
·热分解法制备的多形态N掺杂TiO_2表征及光催化性能 | 第51-58页 |
·结构与形貌 | 第51-53页 |
·XPS分析 | 第53-54页 |
·光学性质 | 第54-56页 |
·提出的禁带结构 | 第56-57页 |
·可见光催化活性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4章 可见光驱动C掺杂TiO_2纳米材料的绿色化学法制备与性能 | 第59-76页 |
·实验过程 | 第59-60页 |
·C掺杂TiO_2纳米材料制备 | 第59-60页 |
·主要表征手段 | 第60页 |
·可见光催化活性评价 | 第60页 |
·C掺杂TiO_2纳米材料的绿色化学法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 第60-68页 |
·晶相与结构 | 第60-62页 |
·化学形态分析 | 第62-64页 |
·UV-vis DRS和PL分析 | 第64-66页 |
·介孔C掺杂TiO_2的形成机理 | 第66页 |
·光催化活性 | 第66-67页 |
·绿色制备法的通用性 | 第67-68页 |
·热处理对C掺杂TiO_2微观结构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68-75页 |
·相结构 | 第68-69页 |
·微观结构与形貌 | 第69-71页 |
·FT-IR和XPS分析 | 第71-73页 |
·UV-vis DRS和PL分析 | 第73-74页 |
·热处理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74-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5章 可见光驱动一维非金属掺杂TiO_2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 第76-94页 |
·实验过程 | 第77页 |
·一维非金属掺杂TiO_2纳米材料制备 | 第77页 |
·主要表征手段 | 第77页 |
·光催化活性评价 | 第77页 |
·C掺杂TiO_2纳米管,纳米线和纳米棒的表征及光催化性能 | 第77-85页 |
·C掺杂TiO_2纳米管,纳米线和纳米棒的制备思路 | 第77-79页 |
·结构与形貌 | 第79-81页 |
·XPS表面分析 | 第81-82页 |
·UV-vis DRS和PL分析 | 第82-83页 |
·可见光光催化活性 | 第83-84页 |
·基于纳米限制效应的合成方法的通用性 | 第84-85页 |
·C,N和S共掺杂TiO_2纳米线的表征及光催化性能 | 第85-93页 |
·结构与形貌 | 第85-87页 |
·表面XPS分析 | 第87-89页 |
·光学性质 | 第89-90页 |
·多种非金属共掺杂TiO_2纳米线的形成机理 | 第90-91页 |
·光催化活性考察与机理探讨 | 第91-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第6章 过渡金属表面修饰对非金属掺杂TiO_2可见光催化性能的促进作用 | 第94-112页 |
·实验过程 | 第94-95页 |
·过渡金属修饰非金属掺杂TiO_2 | 第94-95页 |
·主要表征手段 | 第95页 |
·光催化活性评价 | 第95页 |
·Fe离子表面修饰对N掺杂TiO_2可见光性能的促进作用 | 第95-104页 |
·相结构与形貌 | 第95-96页 |
·XPS分析 | 第96-98页 |
·Raman分析 | 第98-99页 |
·EPR分析 | 第99页 |
·UV-vis和PL分析 | 第99-100页 |
·光催化活性 | 第100-102页 |
·光化学稳定性 | 第102-104页 |
·V_2O_5表面负载对提高C掺杂TiO_2可见光催化性能的作用机理 | 第104-110页 |
·相组成和形貌 | 第104-105页 |
·XPS分析 | 第105-107页 |
·UV-vis DRS和PL分析 | 第107-109页 |
·V_2O_5的促进作用机理 | 第109-110页 |
·光催化活性 | 第110页 |
·本章小结 | 第110-112页 |
第7章 贵金属Pt修饰的Pt/C掺杂TiO_2/PtCl_4三组分纳米异质结体系 | 第112-121页 |
·实验过程 | 第112-113页 |
·贵金属表面修饰C掺杂TiO_2 | 第112-113页 |
·主要表征手段 | 第113页 |
·可见光催化活性评价 | 第113页 |
·有效贵金属筛选 | 第113页 |
·Pt/C掺杂TiO_2/PtCl_4三组分纳米异质结体系 | 第113-120页 |
·光催化活性 | 第113-114页 |
·XPS分析 | 第114-115页 |
·相结构 | 第115-117页 |
·微观结构形貌 | 第117-118页 |
·UV-vis DRS和PL分析 | 第118-119页 |
·三组分Pt/C-TiO_2/PtCl_4纳米异质结的可见光催化过程 | 第119-120页 |
·本章小结 | 第120-121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1-123页 |
·结论 | 第121-122页 |
·研究展望 | 第12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39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39-141页 |
个人简历 | 第141页 |
发表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41-143页 |
获奖情况 | 第143页 |
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