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理论与分析论文--电力系统稳定论文

机器学习和网络嵌入算法在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电压稳定评估中的应用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5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3-17页
        1.1.1 问题背景第13页
        1.1.2 暂态稳定、电压稳定问题的传统仿真方法第13-16页
            1.1.2.1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仿真第14-15页
            1.1.2.2 电力系统电压稳定仿真第15-16页
        1.1.3 本研究的意义第16-17页
    1.2 课题研究现状第17-23页
        1.2.1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研究现状第17-19页
        1.2.2 网络嵌入算法研究现状及针对电网问题的适用性第19-22页
            1.2.2.1 网络嵌入算法研究现状第19-21页
            1.2.2.2 网络嵌入算法针对电网问题的适用性第21-22页
        1.2.3 基于机器学习的电力系统电压稳定研究现状第22-23页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第23-25页
第二章 基于XGBoost算法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第25-40页
    2.1 引言第25-26页
    2.2 基于机器学习的TSA问题研究第26-27页
        2.2.1 电力系统的稳态电气量特征集第26-27页
        2.2.2 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后果评价第27页
    2.3 用于TSA问题的XGBoost算法第27-31页
        2.3.1 XGBoost算法第27-29页
        2.3.2 概率化输出第29-30页
        2.3.3 暂稳损失函数定义第30-31页
    2.4 数据集获取、评价指标及算法流程第31-32页
    2.5 算例分析第32-38页
        2.5.1 训练样本数量的确定第33-34页
        2.5.2 注意力系数对模型效果的影响第34-35页
        2.5.3 模型准确率与召回率第35-37页
        2.5.4 预测可靠程度评估第37-38页
    2.6 结论第38-40页
第三章 基于网络嵌入与支持向量回归的电力系统节点故障暂态稳定评估第40-57页
    3.1 引言第40-41页
    3.2 用于暂态稳定评估问题的电网节点特征提取第41-44页
        3.2.1 节点故障暂稳后果问题特点第41-42页
        3.2.2 利用TADW算法提取电网节点特征第42-44页
    3.3 节点故障后暂态稳定后果评价以及样本集的建立第44-45页
    3.4 特征选择与支持向量回归算法第45-48页
        3.4.1 特征选择第45-46页
        3.4.2 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模型的暂态稳定评估方法第46-47页
        3.4.3 节点故障暂态稳定评估算法流程图第47-48页
    3.5 算例分析第48-55页
        3.5.1 数据准备第48页
        3.5.2 超参数选择及模型训练第48-52页
        3.5.3 电网节点故障后暂稳后果评价及重要度排序第52-55页
        3.5.4 模型计算速度第55页
    3.6 结论第55-57页
第四章 基于XGBoost算法的电力系统电压稳定评估第57-68页
    4.1 引言第57-58页
    4.2 基于机器学习的电压稳定评估问题第58-60页
        4.2.1 电力系统电压稳定裕度第58-59页
        4.2.2 电力系统的稳态特征集第59页
        4.2.3 样本的获取方法第59-60页
    4.3 电压稳定裕度的XGBoost算法建模第60-61页
        4.3.1 针对回归问题的原理第60页
        4.3.2 数据异常处理第60-61页
        4.3.3 针对VSM预测结果的评估指标第61页
    4.4 算例分析第61-66页
        4.4.1 数据准备第61页
        4.4.2 XGBoost算法与各类机器学习算法效果对比第61-63页
        4.4.3 模型计算速度第63-64页
        4.4.4 PMU测量错误对模型预测结果的影响第64-65页
        4.4.5 模型更新第65-66页
    4.5 结论第66-68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8-70页
    5.1 研究结论第68-69页
    5.2 研究展望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作者简介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网异构分布式电源的全分散/准分层协调控制
下一篇:大容量变流器叠层母排杂散电感性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