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道德动机探究
内容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导论 | 第8-13页 |
第一章 何为道德动机 | 第13-25页 |
第一节 道德动机 | 第13-14页 |
第二节 基于道德属性的本质的解释 | 第14-16页 |
第三节 基于道德判断的本质的解释 | 第16-21页 |
(一)休谟主义与反休谟主义 | 第17-19页 |
(二)内在主义和外在主义 | 第19-21页 |
第四节 道德动机问题与先秦儒家的思考 | 第21-25页 |
第二章 围绕荀子道德动机的争论 | 第25-34页 |
第一节 万白安的解释——心之所可与道德动机的产生 | 第25-27页 |
第二节 黄百锐的解释——欲望作为行动的唯一动机 | 第27-29页 |
第三节 克莱恩的解释——心欲两种动机机制 | 第29-31页 |
第四节 东方朔的解释——道德动机概念的两个阶段 | 第31-32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荀子道德动机再思 | 第34-42页 |
第一节 欲望的基本内涵 | 第34-35页 |
第二节 欲望与行动 | 第35-38页 |
第三节 心之概念与整体含义 | 第38-40页 |
第四节 心与欲望的关系 | 第40-42页 |
第四章 问题与解决 | 第42-45页 |
第一节 礼义规范的产生 | 第42-43页 |
第二节 道德动机的形成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后记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