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城市街区微气候关联下的广州地区中庭空间设计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8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5-22页
        1.2.1 中庭设计相关问题研究第15-17页
        1.2.2 基于微气候(风、光、热)城市街区或建筑群体设计第17-19页
        1.2.3 基于微气候(风、光、热)建筑单体设计第19-20页
        1.2.4 中庭与城市空间设计等相关问题研究第20-22页
    1.3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第22-23页
        1.3.1 研究对象第22-23页
        1.3.2 研究内容第23页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3-24页
        1.4.1 研究目的第23-24页
        1.4.2 研究意义第24页
    1.5 研究方法与步骤第24-28页
        1.5.1 研究方法第24-25页
        1.5.2 研究步骤第25页
        1.5.3 技术路线第25-28页
第二章 中庭与城市街区微气候的关联性及优化途径第28-54页
    2.1 城市街区微气候及其影响表现第28-30页
        2.1.1 城市微气候简述第28-29页
        2.1.2 城市微气候影响及其表现第29-30页
        2.1.3 城市街区微气候影响及其表现第30页
    2.2 城市街区微气候与中庭微气候的关联因素第30-34页
        2.2.1 自然因素第31-32页
        2.2.2 城市街区形态与中庭形态关联第32-34页
    2.3 城市街区微气候与中庭微气候的关联性第34-39页
        2.3.1 城市街区风环境与中庭空间风环境的关联性第34-35页
        2.3.2 城市街区光环境与中庭空间光环境的关联性第35-37页
        2.3.3 城市街区热环境与中庭空间热环境的关联性第37-39页
    2.4 城市街区微气候关联下的中庭空间微气候的优化途径第39-52页
        2.4.1 运用空间形态“加减法”来优化风环境第39-42页
        2.4.2 灵活变动空间组合方式与采光面以协调光与阴影环境第42-45页
        2.4.3 积极利用外部资源以提高中庭空间热舒适性第45-47页
        2.4.4 多样化运用中庭空间围护结构以改善其微气候第47-52页
    2.5 小结第52-54页
第三章 广州城市街区类型及其微气候特征第54-82页
    3.1 广州地区气候特征第54-59页
        3.1.1 太阳辐射第55-57页
        3.1.2 气温第57页
        3.1.3 风速及风向第57-58页
        3.1.4 湿度第58-59页
    3.2 广州城市街区类型第59-64页
        3.2.1 以街区布局形态特点划分第59-61页
        3.2.2 以街区密度来划分第61-62页
        3.2.3 以街区内资源来划分第62-63页
        3.2.4 以综合方式来划分第63-64页
    3.3 广州典型类型街区的微气候特征第64-80页
        3.3.1 L型+开敞空间街区第65-70页
        3.3.2 围合型街区第70-75页
        3.3.3 U型+滨河街区第75-80页
    3.4 本章小结第80-82页
第四章 广州城市街区微气候关联下的中庭空间设计目标与策略第82-100页
    4.1 设计目标第82-86页
        4.1.1 改善中庭空间微气候第82-83页
        4.1.2 提高中庭空间的适应性第83-84页
        4.1.3 降低中庭空间的能耗第84页
        4.1.4 保持中庭空间足够的空间活力和宜人性第84-86页
    4.2 设计原则第86-90页
        4.2.1 以人为本第86-88页
        4.2.2 充分适应和利用广州街区微气候特征第88页
        4.2.3 充分挖掘空间设计手段的潜力第88-89页
        4.2.4 综合运用相关设计要素第89-90页
    4.3 设计策略第90-99页
        4.3.1 积极引导街区来风以优化中庭自然通风第90-93页
        4.3.2 有效利用周边建筑遮阴以降低中庭所受热辐射第93-94页
        4.3.3 遮阳与采光智能联动以求中庭减热最大化第94-96页
        4.3.4 采用合理外围护体构造使中庭对街区趋利避害第96-99页
    4.4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第五章 广州城市街区微气候关联下的中庭空间设计方法第100-124页
    5.1 设计要素第100-102页
        5.1.1 一般传统的中庭空间设计要素第100-101页
        5.1.2 街区微气候关联下的中庭空间设计要素第101-102页
    5.2 设计过程第102-107页
        5.2.1 实测与调研第102-105页
        5.2.2 软件模拟第105-107页
        5.2.3 设计评价与优化第107页
    5.3 设计手法第107-122页
        5.3.1 以风环境为基础的中庭空间形态塑造第107-113页
        5.3.2 基于周边微气候多形态中庭空间的组合第113-117页
        5.3.3 中庭空间与街区有利要素的融合第117-122页
    5.4 本章小结第122-124页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第124-128页
    6.1 研究结论第124-125页
    6.2 论文创新点第125-126页
    6.3 研究中的不足与展望第126-128页
        6.3.1 存在的不足第126-127页
        6.3.2 展望第127-128页
参考文献第128-132页
附录: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及发表的论文第132-134页
致谢第134-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扭矩和水压作用下管道屈曲及联合式止屈器性能研究
下一篇:基于motif分布的转录因子间关联性的研究--降序邻接差异值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