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引言 | 第9-14页 |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 1.2 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 1.3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 第12-13页 | 
| 1.4 主要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 2 理论基础 | 第14-24页 | 
| 2.1 市场效率的界定 | 第14页 | 
| 2.2 市场效率理论 | 第14-17页 | 
| 2.2.1 帕累托效率 | 第14-15页 | 
| 2.2.2 资本市场有效假说 | 第15-17页 | 
| 2.3 衡量资本市场效率的基本方法 | 第17-22页 | 
| 2.3.1 融资效率检验-数据包络分析法 | 第17-19页 | 
| 2.3.2 投资效率检验-市盈率与市场利率法 | 第19页 | 
| 2.3.3 交易效率检验-市场因素对比分析法 | 第19-21页 | 
| 2.3.4 市场有效性检验 | 第21-22页 | 
| 2.4 区域股权市场效率评价体系构建 | 第22-24页 | 
| 3 我国区域股权市场发展现状 | 第24-30页 | 
| 3.1 区域股权市场发展概况 | 第24-25页 | 
| 3.2 区域股权市场发展的的国际比较 | 第25-29页 | 
| 3.3 影响区域股权市场效率的主要因素 | 第29-30页 | 
| 4.案例介绍:天津股权交易所基本情况 | 第30-38页 | 
| 4.1 天津股权交易所概况 | 第30-33页 | 
| 4.2 天津股权交易所功能机制 | 第33-37页 | 
| 4.3 天津股权交易所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 第37-38页 | 
| 5 案例分析:天津股权交易所效率评价 | 第38-58页 | 
| 5.1 融资功能效率分析 | 第38-45页 | 
| 5.1.1 影响融资效率因素 | 第38-39页 | 
| 5.1.2 融资功能效率的效果评价 | 第39-45页 | 
| 5.1.2.1 指标的确定 | 第39-40页 | 
| 5.1.2.2 指标数据处理 | 第40-41页 | 
| 5.1.2.3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 第41页 | 
| 5.1.2.4 样本统计与效率评价 | 第41-45页 | 
| 5.2 投资功能效率分析 | 第45-48页 | 
| 5.2.1 影响投资功能效率的因素分析 | 第45-46页 | 
| 5.2.2 投资功能效率效果评价 | 第46-48页 | 
| 5.2.2.1 评价指标-平均市盈率 | 第46-47页 | 
| 5.2.2.2 评价方法-平均市盈率与银行存款收益比率对比分析 | 第47页 | 
| 5.2.2.3 数据处理与结论 | 第47-48页 | 
| 5.3 交易运行功能效率分析 | 第48-55页 | 
| 5.3.1 影响交易功能效率的因素分析 | 第48-50页 | 
| 5.3.2 交易功能效率效果评价 | 第50-55页 | 
| 5.3.2.1 数据获取与描述 | 第51-55页 | 
| 5.3.2.2 数据结论 | 第55页 | 
| 5.4 资产配置功能效率分析 | 第55-58页 | 
| 5.4.1 样本选取及模型方法 | 第55-56页 | 
| 5.4.2 有效性检验 | 第56-58页 | 
| 5.4.2.1 游程检验 | 第56页 | 
| 5.4.2.2 自相关性检验 | 第56-58页 | 
| 6 基本结论与主要启示 | 第58-61页 | 
| 6.1 基本结论 | 第58页 | 
| 6.2 主要启示 | 第58-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