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高价金属膦酸框架的制备及其轻锕系分离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31页
    1.1 放射分析化学中轻锕系核素第10页
    1.2 轻锕系核素分离技术第10-12页
    1.3 轻锕系核素分离材料第12-24页
        1.3.1 新型碳基类第12-14页
        1.3.2 多孔硅基类第14-16页
        1.3.3 典型二维纳米材料(不含石墨烯类)第16-18页
        1.3.4 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及水合金属氧化物第18-20页
        1.3.5 高分子复合物第20-21页
        1.3.6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第21-23页
        1.3.7 新型多孔配位聚合物第23-24页
    1.4 轻锕核素分离流程第24-26页
    1.5 核素分离装置第26-27页
    1.6 面向未来的锕系分析第27-29页
    1.7 小结第29-31页
第二章 烷基膦酸锡(Ⅳ)框架的制备及锕系核素分离性能第31-50页
    本章要点第31-32页
    2.1 引言第32页
    2.2 实验部分第32-35页
        2.2.1 烷基膦酸锡的合成第32-34页
        2.2.2 烷基膦酸锡的物化表征第34页
        2.2.3 核素捕获性能测试第34-35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5-49页
        2.3.1 基于核素捕获性能的烷基膦酸锡的筛选第35-39页
        2.3.2 烷基膦酸锡的骨架结构第39-46页
        2.3.3 烷基膦酸锡的核素捕获性能及拟建分离流程第46-49页
    2.4 小结第49-50页
第三章 烷基膦酸锡的酸解稳定性及降解机制第50-71页
    本章要点第50-51页
    3.1 引言第51-52页
    3.2 实验部分第52-53页
        3.2.1 烷基膦酸锡的酸解实验第52页
        3.2.2 酸解前后材料的物化表征第52-53页
        3.2.3 核素捕获性能测试第53页
        3.2.4 酸解性质表达第5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3-69页
        3.3.1 多级孔结构和形貌的变化第53-57页
        3.3.2 骨架组成的变化第57-61页
        3.3.3 材料热稳定性的变化第61-62页
        3.3.4 捕获选择性的变化第62-63页
        3.3.5 酸度、温度、浸没时间对酸解速率的影响第63-67页
        3.3.6 酸解机制及对核素分离的启示第67-69页
    3.4 小结第69-71页
第四章 烷甚膦酸铌框架的制备及锕系核素分离性能第71-93页
    本章要点第71-72页
    4.1 引言第72-73页
    4.2 实验部分第73-74页
        4.2.1 烷基膦酸铌的制备第73-74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4-92页
        4.3.1 形貌阐述第74-77页
        4.3.2 骨架组成第77-81页
        4.3.3 多级孔结构第81-83页
        4.3.4 热稳定性第83-84页
        4.3.5 捕获选择性及拟构建的流程第84-92页
    4.4 小结第92-93页
第五章 高价金属膦酸框架的核素捕获机制初探第93-112页
    本章要点第93-94页
    5.1 引言第94-95页
    5.2 实验部分第95-97页
        5.2.1 烷基膦酸铌的制备第95-96页
        5.2.2 负载钍铁离子前后烷基膦酸铌的物化表征第96页
        5.2.3 核素捕获性能测试第96-97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97-111页
        5.3.1 差异性捕获Th~(4+) Fe~(3+)第97-104页
        5.3.2 结构缺陷与捕获差异的相关性第104-111页
    5.4 小结第111-112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12-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34页
致谢第134-135页
附录第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锆的低剂量中子辐照硬化损伤及大团簇的形成机制研究
下一篇:基于先验知识的重核材料μ子探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