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管壳式冷凝器的改进设计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注释表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2页 |
1.2.1 管壳式冷凝器强化换热研究 | 第15-17页 |
1.2.2 换热器内流动分布不均研究 | 第17-18页 |
1.2.3 冷凝换热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某型卧式冷凝器结构参数与数值模拟方法 | 第23-33页 |
2.1 某型卧式冷凝器介绍 | 第23-26页 |
2.1.1 结构参数及设计要求 | 第23-24页 |
2.1.2 卧式冷凝器热阻分析 | 第24-26页 |
2.2 防冲板设计 | 第26-27页 |
2.3 数值模拟方法 | 第27-31页 |
2.3.1 冷凝模型 | 第27-29页 |
2.3.2 控制方程 | 第29页 |
2.3.3 湍流模型 | 第29-30页 |
2.3.4 流固壁面处理方法 | 第30-31页 |
2.4 R404a材料定义 | 第31-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某型船用卧式冷凝器数值模拟计算 | 第33-47页 |
3.1 冷凝器模型网格划分与无关性验证 | 第33-36页 |
3.1.1 网格划分 | 第33-35页 |
3.1.2 网格无关性验证 | 第35-36页 |
3.2 边界条件与评价因子 | 第36-37页 |
3.2.1 边界条件设置 | 第36-37页 |
3.2.2 评价因子 | 第37页 |
3.3 卧式冷凝器改进前后模拟结果对比研究 | 第37-46页 |
3.3.1 流场分布 | 第38-41页 |
3.3.2 温度场分布 | 第41-43页 |
3.3.3 压力分布 | 第43-44页 |
3.3.4 综合性能对比 | 第44-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防冲板结构参数优化 | 第47-60页 |
4.1 防冲板长度优化 | 第47-50页 |
4.1.1 不同长度的防冲板UG模型 | 第47-48页 |
4.1.2 流动特性分析 | 第48-49页 |
4.1.3 换热特性分析 | 第49-50页 |
4.1.4 综合性能分析 | 第50页 |
4.2 防冲板高度优化 | 第50-53页 |
4.2.1 不同高度的防冲板UG模型 | 第50-51页 |
4.2.2 流动特性分析 | 第51页 |
4.2.3 换热特性分析 | 第51-52页 |
4.2.4 综合性能分析 | 第52-53页 |
4.3 防冲板开孔优化 | 第53-57页 |
4.3.1 不同开孔方案的防冲板UG模型 | 第53-54页 |
4.3.2 流动特性分析 | 第54-55页 |
4.3.3 换热特性分析 | 第55-56页 |
4.3.4 综合性能分析 | 第56-57页 |
4.4 优选结构 | 第57-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五章 某型卧式冷凝器实验研究 | 第60-78页 |
5.1 实验系统简介及主要部件 | 第60-63页 |
5.1.1 实验系统简介 | 第60-61页 |
5.1.2 主要部件 | 第61-63页 |
5.2 测量仪表及数据采集系统 | 第63-66页 |
5.2.1 温度测量 | 第63-64页 |
5.2.2 压力测量 | 第64-65页 |
5.2.3 流量测量 | 第65页 |
5.2.4 数据采集系统 | 第65-66页 |
5.3 系统调试 | 第66-67页 |
5.3.1 系统检漏 | 第66页 |
5.3.2 启动前准备工作 | 第66-67页 |
5.3.3 正常启动步骤 | 第67页 |
5.3.4 正常停机步骤 | 第67页 |
5.4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 第67-70页 |
5.4.1 数据处理 | 第67-70页 |
5.4.2 误差分析 | 第70页 |
5.5 实验数据分析与比较 | 第70-77页 |
5.5.1 标况下原型机与新型机冷凝特性研究 | 第70-73页 |
5.5.2 非标况下原型机与新型机冷凝特性研究 | 第73-74页 |
5.5.3 标况下新型机盲管冷凝特性研究 | 第74-7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6.1 总结 | 第78-79页 |
6.2 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