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连续钢桁梁柔性拱桥合龙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国内外钢桁拱桥的应用与发展 | 第9-14页 |
1.1.1 国外钢桁拱桥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1.2 国内钢桁拱桥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 钢桁梁柔性拱桥的施工及合龙技术 | 第14-17页 |
1.2.1 钢桁梁柔性拱桥的施工工艺 | 第14-16页 |
1.2.2 钢桁梁柔性拱桥的合龙技术 | 第16-17页 |
1.3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2章 灌河特大桥合龙前控制要点分析 | 第19-29页 |
2.1 工程概况及施工方案 | 第19-24页 |
2.1.1 工程概况 | 第19-20页 |
2.1.2 施工方案 | 第20-24页 |
2.2 合龙前的控制要点分析 | 第24-27页 |
2.2.1 合龙前的施工控制 | 第24-26页 |
2.2.2 合龙口敏感性分析 | 第26页 |
2.2.3 合龙前连续观测 | 第26-27页 |
2.3 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灌河特大桥合龙前稳定性分析 | 第29-53页 |
3.1 钢桁梁的抗倾覆稳定性分析 | 第29-34页 |
3.1.1 整体抗倾覆稳定性计算 | 第30-32页 |
3.1.2 后锚固系统强度验算 | 第32-34页 |
3.2 最大悬臂状态稳定性分析 | 第34-43页 |
3.2.1 钢桁梁整体稳定性分析 | 第35-38页 |
3.2.2 最大压杆稳定性分析 | 第38-43页 |
3.3 施工阶段吊杆的抗风稳定性分析 | 第43-52页 |
3.3.1 吊杆动力特性计算 | 第45-48页 |
3.3.2 吊杆涡激共振性能分析 | 第48-50页 |
3.3.3 吊杆驰振性能分析 | 第50-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灌河特大桥平行弦合龙研究 | 第53-78页 |
4.1 平行弦合龙难点分析 | 第53-54页 |
4.2 平行弦合龙口的敏感性分析 | 第54-63页 |
4.2.1 索力调整对合龙口的影响 | 第55-56页 |
4.2.2 吊机移动对合龙口的影响 | 第56-58页 |
4.2.3 边墩落梁对合龙口的影响 | 第58-60页 |
4.2.4 温度变化对合龙口的影响 | 第60-63页 |
4.2.5 各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 | 第63页 |
4.3 平行弦合龙方案及效果 | 第63-77页 |
4.3.1 合龙前连续观测数据分析 | 第63-69页 |
4.3.2 合龙过程控制技术方案 | 第69-72页 |
4.3.3 合龙后测量数据分析 | 第72-7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5章 灌河特大桥柔性拱合龙研究 | 第78-97页 |
5.1 柔性拱线形控制要点分析 | 第78-79页 |
5.2 柔性拱合龙口的敏感性分析 | 第79-84页 |
5.2.1 中墩起顶对拱合龙口的影响 | 第79-81页 |
5.2.2 合龙口顶推对拱合龙口的影响 | 第81-82页 |
5.2.3 温度变化对拱合龙口的影响 | 第82-84页 |
5.2.4 各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 | 第84页 |
5.3 柔性拱合龙方案及效果 | 第84-95页 |
5.3.1 拱合龙前连续观测数据分析 | 第84-88页 |
5.3.2 拱合龙过程控制技术方案 | 第88-89页 |
5.3.3 拱合龙后测量数据分析 | 第89-9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7-99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97-98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98-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