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1.1.1 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经济新常态 | 第11-12页 |
1.1.2 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要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新机遇 | 第12-13页 |
1.1.3 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要有效应对“双一流”建设新挑战 | 第13-14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5-20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7-20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4.1 定量研究法 | 第20页 |
1.4.2 比较法 | 第20页 |
1.4.3 文献研究法 | 第20页 |
1.5 创新点 | 第20-23页 |
第2章 概念解析及理论基础 | 第23-33页 |
2.1 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关概念界定 | 第23-28页 |
2.1.1 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 第23-26页 |
2.1.2 指标解析 | 第26-28页 |
2.2 理论支撑 | 第28-32页 |
2.2.1 高等教育内外部关系理论 | 第28-29页 |
2.2.2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9-30页 |
2.2.3 纳什均衡理论 | 第30-3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河北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现状及关系检验 | 第33-47页 |
3.1 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现状评述 | 第33-37页 |
3.1.1 河北省高校排行评述 | 第33-35页 |
3.1.2 河北省高等教育学科发展评述 | 第35-36页 |
3.1.3 河北省高等学历人数规模评述 | 第36-37页 |
3.2 河北省经济发展评述 | 第37-41页 |
3.2.1 河北省GDP发展评述 | 第37-39页 |
3.2.2 河北省三大产业发展评述 | 第39-41页 |
3.3 河北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检验 | 第41-45页 |
3.3.1 图形检验 | 第41-42页 |
3.3.2 平稳性检验 | 第42页 |
3.3.3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 第42-43页 |
3.3.4 VAR模型的建构 | 第43-44页 |
3.3.5 脉冲分析 | 第44-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三大贡献测算 | 第47-59页 |
4.1 河北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三大职能 | 第47-50页 |
4.2 河北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人力资本 | 第50-53页 |
4.3 河北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综合贡献 | 第53-58页 |
4.3.1 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理论支撑 | 第53-54页 |
4.3.2 2000-2016年河北省各级从业人员的人均受教育年限 | 第54-55页 |
4.3.3 2000-2016年河北省教育综合指数年均增长率Re | 第55页 |
4.3.4 2000-2016年河北省高等教育对实际GDP年均增长率的贡献 | 第55-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行为原则分析 | 第59-71页 |
5.1 京、津冀高等教育博弈情境假设 | 第59-65页 |
5.1.1 优质生源互补 | 第59-60页 |
5.1.2 优质高等教育学科资源互补 | 第60-61页 |
5.1.3 高等教育经费互补 | 第61-62页 |
5.1.4 高等学校科研事业互补 | 第62-63页 |
5.1.5 高等学历从业人员互补 | 第63-65页 |
5.2 京、津冀高等教育博弈模型分析 | 第65-69页 |
5.2.1 博弈模型建构 | 第65-66页 |
5.2.2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纳什均衡解 | 第66-67页 |
5.2.3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纳什均衡解 | 第67-6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6章 新时代提高河北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对策建议 | 第71-81页 |
6.1 大势观:正确把握发展方向,主动迎接社会新形势 | 第71-73页 |
6.2 供给侧:提高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质量,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 第73-76页 |
6.2.1 落实简政放权政策,进一步释放高校行政主体地位 | 第73-74页 |
6.2.2 增强本省高等教育体系创新能力,提高高等教育生产能力 | 第74页 |
6.2.3 优化本省重点高校学科布局,增强高等教育持久发展推动力 | 第74-75页 |
6.2.4 优化本省高等学历布局,积极引导各类高校学生就业竞争力 | 第75-76页 |
6.3 需求侧:提高河北省高等教育有效内需,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 | 第76-79页 |
6.3.1 优化区域学科布局,增强高校就业产业匹配度 | 第76-77页 |
6.3.2 增加高等教育经费划拨力度,提高高校的经济主体地位 | 第77-78页 |
6.3.3 稳步提升本省高等教育规模,提高本省就业人员高等学历占比 | 第78页 |
6.3.4 稳步提高高等学历劳动者工薪,提升本省高等教育收益率 | 第78-79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结论 | 第81-83页 |
附录 | 第83-85页 |
附录A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91-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