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硅纳米线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引言第7-8页
1 绪论第8-22页
    1.1 锂离子电池概况第8-10页
        1.1.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史第8页
        1.1.2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第8-9页
        1.1.3 锂离子电池面临的问题第9-10页
    1.2 锂离子电池组成第10-12页
        1.2.1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第10-11页
        1.2.2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第11页
        1.2.3 电解质第11-12页
        1.2.4 隔膜第12页
    1.3 负极材料研究现状第12-15页
        1.3.1 碳素材料第13-14页
        1.3.2 过渡金属氧化物第14页
        1.3.3 过渡金属氮化物第14-15页
        1.3.4 锡基材料第15页
    1.4 硅基负极材料研究进展第15-20页
        1.4.1 硅基负极材料面临的问题第15-16页
        1.4.2 粘结剂选择第16-17页
        1.4.3 电极组成优化第17页
        1.4.4 纳米结构化改性第17-20页
        1.4.5 材料复合化改性第20页
    1.5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第20-22页
2 实验方法及内容第22-27页
    2.1 实验仪器及材料第22-23页
    2.2 材料的制备第23-25页
        2.2.1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第23-24页
        2.2.2 电极的制备第24页
        2.2.3 电极的组装第24-25页
    2.3 成分及结构分析第25页
        2.3.1 X射线衍射(XRD)第25页
        2.3.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25页
    2.4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25-27页
        2.4.1 恒流充放电测试第25-26页
        2.4.2 循环伏安测试第26页
        2.4.3 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第26-27页
3 Si纳米线的制备第27-32页
    3.1 引言第27页
    3.2 实验方法第27-28页
    3.3 实验结果分析第28-31页
        3.3.1 硅纳米线粉体的形貌表征第28-29页
        3.3.2 硅纳米线粉体的物相表征第29页
        3.3.3 瞬态VLS机制Si纳米线生长机理第29-31页
    3.4 小结第31-32页
4 Si纳米线电化学性能研究第32-43页
    4.1 电极的制备第32-33页
    4.2 粘结剂种类对硅纳米线嵌/脱锂性能的影响研究第33-34页
    4.3 导电剂含量对硅纳米线嵌/脱锂性能的影响研究第34-37页
    4.4 铁含量对硅纳米线嵌/脱锂性能的影响研究第37-41页
    4.5 小结第41-43页
5 酸洗处理Si纳米线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第43-49页
    5.1 引言第43页
    5.2 实验方法第43页
    5.3 实验结果分析第43-48页
        5.3.1 酸洗处理Si纳米线的表征第43-45页
        5.3.2 酸洗处理Si纳米线电极的循环伏安曲线第45-46页
        5.3.3 酸洗处理Si纳米线电极的循环性能曲线第46-47页
        5.3.4 不同电流密度下的循环性能曲线第47页
        5.3.5 酸洗处理Si纳米线电极的阻抗特性第47-48页
    5.4 小结第48-49页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56-57页
致谢第57-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纳米复合电镀制备钢基超双疏表面研究
下一篇:TiC@C纳米颗粒制备及其在锂空电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