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1页 |
1.4 研究框架 | 第11-12页 |
第2章 大规模侵权的基本理论 | 第12-15页 |
2.1 大规模侵权的基本概念 | 第12页 |
2.2 大规模侵权理论的演变历程 | 第12-13页 |
2.2.1 大规模侵权理论的产生 | 第12-13页 |
2.2.2 大规模侵权理论的发展 | 第13页 |
2.3 大规模侵权的基本认定 | 第13-15页 |
2.3.1 大规模侵权的性质 | 第13-14页 |
2.3.2 大规模侵权的主要类型 | 第14-15页 |
第3章 大规模侵权的基本构成及赔偿责任 | 第15-20页 |
3.1 大规模侵权在《侵权责任法》中的定位 | 第15页 |
3.2 大规模侵权的基本构成 | 第15-18页 |
3.2.1 归责原则 | 第15-16页 |
3.2.2 加害行为 | 第16页 |
3.2.3 损害后果 | 第16-17页 |
3.2.4 因果关系 | 第17-18页 |
3.3 大规模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 第18-20页 |
3.3.1 大规模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范围 | 第18页 |
3.3.2 大规模侵权损害赔偿的担责方式 | 第18页 |
3.3.3 大规模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独特性 | 第18-20页 |
第4章 我国对于大规模侵权损害赔偿的立法与相关理论 | 第20-26页 |
4.1 现行立法对大规模侵权损害赔偿的相关规定 | 第20-22页 |
4.1.1 侵权责任内容的一般规定 | 第20页 |
4.1.2 “同命同价”的规定 | 第20-21页 |
4.1.3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规定 | 第21页 |
4.1.4 惩罚性赔偿制度规定 | 第21-22页 |
4.1.5 环境污染、高度危险责任侵权的特殊规定 | 第22页 |
4.2 现行大规模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评价 | 第22-23页 |
4.2.1 现有立法的可取之处 | 第22页 |
4.2.2 现有立法的不足之处 | 第22-23页 |
4.3 理论上大规模侵权损害赔偿制度评析 | 第23-26页 |
4.3.1 惩罚性赔偿制度 | 第23页 |
4.3.2 侵权诉讼制度 | 第23-24页 |
4.3.3 赔偿基金制度 | 第24-25页 |
4.3.4 责任保险制度 | 第25-26页 |
第5章 国外大规模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分析及对我国的影响 | 第26-31页 |
5.1 惩罚性赔偿制度 | 第26-28页 |
5.1.1 英国普通法上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 第26-27页 |
5.1.2 美国法上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 第27页 |
5.1.3 德国法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 第27-28页 |
5.2 责任保险制度 | 第28-29页 |
5.3 损害赔偿基金制度 | 第29页 |
5.4 各种赔偿制度对我国的影响 | 第29-31页 |
第6章 完善我国大规模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建议 | 第31-33页 |
6.1 惩罚性赔偿制度应该适当扩展 | 第31页 |
6.2 责任保险制度可比照交强险制度设计 | 第31-32页 |
6.3 加强损害赔偿基金制度建设 | 第32-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作者简历 | 第36-37页 |
后记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