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9页 |
1.2.1 PEC组合柱性能研究 | 第13-15页 |
1.2.2 框架柱(弱轴)性能研究 | 第15-16页 |
1.2.3 钢板剪力墙的相关研究 | 第16-18页 |
1.2.4 带组合柱的钢板剪力墙的相关研究 | 第18-19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3.1 问题的提出 | 第19页 |
1.3.2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9-20页 |
1.3.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20页 |
1.3.4 课题创新性 | 第20-21页 |
第2章 PEC柱和钢板剪力墙的研究理论 | 第21-31页 |
2.1 PEC组合柱相关理论 | 第21-23页 |
2.1.1 钢与混凝土组合柱类型 | 第21页 |
2.1.2 PEC柱轴心承载能力理论 | 第21-23页 |
2.2 钢板剪力墙相关理论 | 第23-28页 |
2.2.1 钢板剪力墙分类及其受力机理 | 第23-24页 |
2.2.2 钢板剪力墙简化模型理论 | 第24-25页 |
2.2.3 薄钢板强化理论 | 第25-27页 |
2.2.4 钢板剪力墙设计理论 | 第27-28页 |
2.3 带PEC柱的钢板剪力墙相关理论 | 第28-31页 |
第3章 带PEC柱(弱轴)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 第31-58页 |
3.1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31-35页 |
3.1.1 试件几何参数的确定 | 第31-32页 |
3.1.2 模型建立 | 第32-33页 |
3.1.3 材料的本构模型 | 第33页 |
3.1.4 屈曲分析与缺陷引入 | 第33-34页 |
3.1.5 相互作用和边界约束 | 第34页 |
3.1.6 加载方式和网格划分 | 第34-35页 |
3.2 单向荷载作用下的分析 | 第35-44页 |
3.2.1 荷载位移曲线参数分析 | 第39-41页 |
3.2.2 初始刚度 | 第41页 |
3.2.3 延性分析 | 第41-42页 |
3.2.4 应力分布与破坏分析 | 第42-44页 |
3.3 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分析 | 第44-56页 |
3.3.1 滞回曲线 | 第44-49页 |
3.3.2 骨架曲线 | 第49-51页 |
3.3.3 刚度退化曲线 | 第51-53页 |
3.3.4 应力分布与变形分析 | 第53-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4章 带PEC柱(弱轴)框架-钢板剪力墙的试验研究 | 第58-80页 |
4.1 试验目的 | 第58页 |
4.2 试件设计 | 第58-59页 |
4.3 材性试验 | 第59-61页 |
4.3.1 钢材 | 第59-60页 |
4.3.2 混凝土 | 第60-61页 |
4.4 试验方案 | 第61-66页 |
4.4.1 试件加工 | 第61-62页 |
4.4.2 缺陷记录 | 第62-63页 |
4.4.3 试验装置 | 第63-64页 |
4.4.4 加载制度 | 第64-65页 |
4.4.5 测量方案 | 第65-66页 |
4.5 试验现象及结果分析 | 第66-76页 |
4.5.1 试验现象 | 第66-70页 |
4.5.2 滞回曲线 | 第70-72页 |
4.5.3 骨架曲线及刚度退化曲线 | 第72-73页 |
4.5.4 耗能性能 | 第73-74页 |
4.5.5 应力分析 | 第74-76页 |
4.6 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 | 第76-7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结论和展望 | 第80-82页 |
结论 | 第80-81页 |
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