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2.1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2.2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1.2.3 研究现状评价 | 第15-16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页 |
1.4 论文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16-18页 |
第2章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及其保护概述 | 第18-23页 |
2.1 个人信息概念界定 | 第18-21页 |
2.1.1 个人信息的基本概念 | 第18页 |
2.1.2 个人信息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分 | 第18-20页 |
2.1.3 个人信息的特征 | 第20-21页 |
2.2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理论基础 | 第21-22页 |
2.2.1 个人信息保护的理论现状 | 第21-22页 |
2.2.2 个人信息保护的理论困境 | 第22页 |
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现状及问题 | 第23-29页 |
3.1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危机 | 第23-25页 |
3.1.1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危机 | 第23页 |
3.1.2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风险的新形态 | 第23-25页 |
3.2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现状 | 第25-26页 |
3.2.1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现状 | 第25页 |
3.2.2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司法实践 | 第25-26页 |
3.3 我国关于个人信息民法保护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3.3.1 个人信息的范围不明确 | 第26-27页 |
3.3.2 现有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性 | 第27页 |
3.3.3 个人信息的救济途径不完善 | 第27-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第4章 域外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现状及启示 | 第29-33页 |
4.1 域外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现状 | 第29-30页 |
4.1.1 美国的分散立法模式 | 第29页 |
4.1.2 欧盟的统一立法模式 | 第29-30页 |
4.1.3 日本的折中立法模式 | 第30页 |
4.2 域外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启示 | 第30-32页 |
4.2.1 个人信息保护必须立足本国国情 | 第30-31页 |
4.2.2 明确个人信息保护的范围 | 第31页 |
4.2.3 完善责任与救济制度 | 第31-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第5章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建议 | 第33-37页 |
5.1 制定统一的《个人信息保护法》 | 第33页 |
5.2 明确个人信息保护的民事立法建议 | 第33-37页 |
5.2.1 明确规定个人信息权及其保护范围 | 第33-34页 |
5.2.2 确立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原则 | 第34页 |
5.2.3 区分不同性质的个人信息,采取不同的保护方式 | 第34-35页 |
5.2.4 确立个人信息侵权行为的类型、构成要件和责任承担 | 第35-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