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2章 个人信息权概说 | 第14-20页 |
2.1 个人信息权的界定 | 第14-16页 |
2.1.1 个人信息权的概念及法律性质 | 第14-15页 |
2.1.2 个人信息权的内容 | 第15-16页 |
2.2 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异同 | 第16-17页 |
2.2.1 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的相同点 | 第16-17页 |
2.2.2 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的不同点 | 第17页 |
2.3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权法律保护的必要性 | 第17-18页 |
2.3.1 促进人格权发展之需要 | 第17-18页 |
2.3.2 强化隐私权保护之需要 | 第18页 |
2.3.3 达成区际法律协调之需要 | 第18页 |
小结 | 第18-20页 |
第3章 我国个人信息权法律保护困境 | 第20-24页 |
3.1 立法保护困境 | 第20-21页 |
3.2 执法保护困境 | 第21-22页 |
3.3 司法救济困境 | 第22页 |
小结 | 第22-24页 |
第4章 域外及有关地区个人信息权法律保护现状及其启示 | 第24-31页 |
4.1 个人信息权的立法保护 | 第24-26页 |
4.1.1 欧盟综合立法保护 | 第24-25页 |
4.1.2 美国分散立法保护 | 第25页 |
4.1.3 对我国的启示 | 第25-26页 |
4.2 个人信息权的行政执法保护 | 第26-27页 |
4.2.1 欧盟信息专员 | 第26页 |
4.2.2 香港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 | 第26-27页 |
4.2.3 对我国的启示 | 第27页 |
4.3 个人信息权的司法救济 | 第27-29页 |
4.3.1 欧盟举证责任倒置 | 第28页 |
4.3.2 美国集团诉讼 | 第28-29页 |
4.3.3 对我国的启示 | 第29页 |
小结 | 第29-31页 |
第5章 大数据时代我国个人信息权法律保护的完善路径 | 第31-35页 |
5.1 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 | 第31-32页 |
5.1.1 立法模式的选择 | 第31页 |
5.1.2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具体内容 | 第31-32页 |
5.2 设立专门执法机构 | 第32-33页 |
5.3 完善司法救济措施 | 第33-35页 |
5.3.1 实行举证责任倒置 | 第33-34页 |
5.3.2 引入公益诉讼 | 第34-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