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3页 |
1.1 引言 | 第17-21页 |
1.2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稳定同位素食谱重建 | 第23-42页 |
2.1 稳定同位素原理 | 第23-32页 |
2.1.1 稳定碳同位素原理及影响因素 | 第24-26页 |
2.1.2 碳同位素的食谱研究中的意义和影响因素 | 第26-28页 |
2.1.3 稳定氮同位素原理及影响因素 | 第28-30页 |
2.1.4 氮同位素的食谱研究中的意义和影响因素 | 第30-32页 |
2.2 稳定同位素食谱重建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 第32-42页 |
2.2.1 同位素食谱重建国际研究进展 | 第32-36页 |
2.2.2 同位素食谱重建国内研究进展 | 第36-40页 |
2.2.3 同位素食谱重建存在的问题 | 第40-42页 |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 | 第42-60页 |
3.1 哈密盆地地理位置、气候背景与植被 | 第42-44页 |
3.2 研究区环境变化背景 | 第44-47页 |
3.3 研究区考古学文化背景和研究进展 | 第47-54页 |
3.3.1 新疆史前文化发展整体脉络 | 第47-49页 |
3.3.2 哈密盆地考古文化谱系 | 第49-51页 |
3.3.3 哈密盆地考古研究进展 | 第51-53页 |
3.3.4 本研究拟解决考古学问题 | 第53-54页 |
3.4 研究点介绍 | 第54-60页 |
3.4.1 柳树沟遗址 | 第55-57页 |
3.4.2 亚尔墓地 | 第57-58页 |
3.4.3 艾斯克霞尔南墓地 | 第58-60页 |
第四章 研究方法和结果 | 第60-68页 |
4.1 研究方法 | 第60-64页 |
4.1.1 材料选择 | 第60-62页 |
4.1.2 样品鉴定 | 第62页 |
4.1.3 样品前处理 | 第62-63页 |
4.1.4 样品测试及工作原理 | 第63页 |
4.1.5 数据分析和图表制作 | 第63-64页 |
4.2 实验结果 | 第64-68页 |
4.2.1 柳树沟遗址同位素分析结果 | 第64-65页 |
4.2.2 亚尔墓地同位素分析结果 | 第65-66页 |
4.2.3 艾斯克霞尔南墓地同位素分析结果 | 第66-68页 |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 | 第68-93页 |
5.1 各研究点食谱构成 | 第68-77页 |
5.1.1 柳树沟遗址食谱组成及特征 | 第69-71页 |
5.1.2 亚尔墓地食谱组成及特征 | 第71-74页 |
5.1.3 艾斯克霞尔南墓地食谱组成及特征 | 第74-77页 |
5.2 各研究点结果对比分析 | 第77-79页 |
5.3 研究点食谱构成与哈密地区已发表数据对比分析 | 第79-82页 |
5.4 研究点食谱与周围可能存在文化交流地区已发表数据对比 | 第82-85页 |
5.5 东天山沿线青铜-铁器时代骨骼同位素对比 | 第85-90页 |
5.6 干旱环境对骨骼同位素组成的影响 | 第90-9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3-96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93-94页 |
6.2 问题与展望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16页 |
图表目录 | 第116-118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18-120页 |
致谢 | 第120-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