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甘肃白银污灌区土壤-蔬菜体系金属循环过程:植物富集与释放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土壤-蔬菜系统金属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第11-15页
        1.2.1 土壤-蔬菜系统中金属元素富集和迁移的地球化学特征第11-12页
        1.2.2 土壤金属健康风险评价研究第12-13页
        1.2.3 土壤金属形态及其有效性研究第13-14页
        1.2.4 凋落物分解实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关键性科学问题、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5-18页
        1.3.1 关键性科学问题第15页
        1.3.2 研究特色与创新第15-16页
        1.3.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6-18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第18-27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18-19页
    2.2 样地选择、样品的采集与前处理第19-21页
        2.2.1 样地选择第19-20页
            (1)取样原则第19页
            (2)样点布设第19-20页
        2.2.2 样品采集第20页
        2.2.3 样品的前期处理第20-21页
    2.3 实验方法第21-24页
        2.3.1 金属参数测试第21-23页
        2.3.2 C、H、N元素测试第23页
        2.3.3 土壤pH测试第23页
        2.3.4 土壤有机质含量测试第23页
        2.3.5 土壤阳离子交换总量测试第23-24页
    2.4 分析方法第24页
    2.5 土壤金属污染评价方法第24-27页
第三章 不同种植模式土壤-蔬菜金属元素富集和迁移的地球化学特征第27-47页
    3.1 不同种植模式土壤金属元素和相关土壤参数浓度分析第27-31页
        3.1.1 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金属分布特征第27-31页
        3.1.2 非根际与根际土壤中的碳、氮和相关土壤参数含量第31页
    3.2 不同种植方式下蔬菜中金属含量和相关参数浓度水平第31-38页
        3.2.1 蔬菜地上、地下部金属分布特征第31-32页
        3.2.2 蔬菜可食用部分金属分布特征第32-36页
        3.2.3 蔬菜地上、地下部相关参数浓度水平第36-38页
    3.3 不同种植模式土壤-蔬菜金属元素富集和迁移的地球化学特征第38-45页
        3.3.1 不同种类蔬菜金属富集性第38-43页
        3.3.2 不同种植模式下不同蔬菜的地上地下分配比例第43-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四章 不同种植模式根际土壤、非根际土壤金属浓度与形态特征研究第47-73页
    4.1 金属形态分析第47-58页
        4.1.1 酸溶态分析第47-52页
        4.1.2 可还原态分析第52-57页
        4.1.3 金属酸溶态含量和可还原态含量对比分析第57-58页
    4.2 不同种植模式土壤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分析第58-65页
        4.2.1 金属生物可利用性占金属全量百分比第58-61页
        4.2.2 金属形态与生物可利用态相关性分析第61-65页
    4.3 不同种植模式土壤-植物系统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因素第65-72页
        4.3.1 东大沟区域土壤理化性质和金属生物可利用性分析第66-69页
        4.3.2 西大沟区域土壤理化性质和金属生物可利用性分析第69-72页
    4.4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五章 两种叶菜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农田原位分解实验第73-91页
    5.1 样品采集和分类包埋第73-74页
    5.2 两种蔬菜的根叶分解趋势随时间变化的动态分析第74-90页
        5.2.1 两种蔬菜的根叶生物质残留量随时间变化的指数模型及分解速率分析第75-76页
        5.2.2 两种蔬菜不同部位生物质、C、N残留率、C/N比较及其方差分析第76-81页
        5.2.3 蔬菜分解过程中金属释放与生物质残留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第81-90页
    5.3 本章小结第90-91页
第六章 不同种植模式土壤-蔬菜体系金属潜在风险评价第91-101页
    6.1 土壤金属污染评价方法第91-93页
    6.2 菜地土壤金属污染水平评价第93-94页
    6.3 菜地土壤金属潜在风险评价第94-96页
    6.4 菜地金属生态风险预警评价第96-97页
    6.5 不同蔬菜的摄入健康风险评价第97-100页
    6.6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01-103页
    7.1 主要结论第101-102页
    7.2 研究展望第102-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16页
附录第116-121页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第121-122页
致谢第122-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全新世北疆泥炭沉积记录的大气粉尘变化
下一篇:青铜至铁器时代哈密盆地居民饮食结构及生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