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物基础科学论文--药物化学论文

抗生物被膜多肽的设计及活性机理研究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3-4页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符号和缩略词说明第13-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6页
    1.1 生物被膜第14-17页
        1.1.1 生物被膜组成及形成过程第14-15页
        1.1.2 变形链球菌及其生物被膜第15-16页
        1.1.3 生物被膜抗抗生素第16-17页
    1.2 抗生物被膜多肽第17-19页
        1.2.1 乳铁蛋白抑制生物被膜形成第18-19页
        1.2.2 LL-37多肽抑制生物被膜形成第19页
    1.3 多肽优化方法第19-23页
        1.3.1 多肽活性影响因素第19-20页
        1.3.2 多肽改造方法第20-21页
        1.3.3 多肽KT2的优化改造第21页
        1.3.4 多肽IDR-1018的优化改造第21-22页
        1.3.5 多肽ZXR-2的优化改造第22-23页
    1.4 药物协同抗生物被膜第23-24页
    1.5 论文选题及意义第24-26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6-36页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26-28页
        2.1.1 实验仪器第26-27页
        2.1.2 实验试剂第27-28页
    2.2 实验方法第28-36页
        2.2.1 多肽二级结构表征第28页
        2.2.2 细胞毒性实验第28-30页
        2.2.3 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第30-31页
        2.2.4 最低杀菌浓度(MBC)测定第31页
        2.2.5 结晶紫定量法检测多肽对变形链球菌(S.mutans)生物被膜的影响第31-32页
        2.2.6 用MTT法检测多肽对成熟生物被膜中存活细菌量的影响第32页
        2.2.7 多肽物理协同处理成熟生物被膜实验第32-33页
        2.2.8 多肽对生物被膜形态的影响第33-34页
        2.2.9 多肽对生物被膜作用机制分析第34-36页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6-58页
    3.1 多肽序列的优化改造第36-43页
        3.1.1 二级结构分析优化结果第39-41页
        3.1.2 细胞毒性实验分析优化结果第41-42页
        3.1.3 多肽抑菌活性分析优化结果第42-43页
    3.2 抗生物被膜多肽的抑菌和杀菌活性第43-45页
    3.3 抗生物被膜多肽单独和协同作用对生物被膜的影响第45-53页
        3.3.1 降解成熟生物被膜第45-46页
        3.3.2 多肽协同处理成熟生物被膜第46-50页
        3.3.3 激光共聚焦观察生物被膜第50-52页
        3.3.4 生物被膜动态培养条件下的形态结构观察第52-53页
    3.4 化学连接多肽活性研究第53-58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6页
致谢第66-68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8-70页
作者及导师简介第70-72页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第72-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海省执业药师的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PolyCHb-SOD-CAT的制备及其抗氧化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