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2.3 评论 | 第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 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2章 项目收益债财务管理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2.1 项目融资方式 | 第17-18页 |
2.1.1 项目融资的资金渠道分析 | 第17页 |
2.1.2 债权融资成本构成 | 第17-18页 |
2.1.3 债权融资风险 | 第18页 |
2.2 项目收益债的概述 | 第18-21页 |
2.2.1 项目收益债的定义 | 第18页 |
2.2.2 项目收益债的特点 | 第18-19页 |
2.2.3 项目收益债的发行条件 | 第19-20页 |
2.2.4 与其他融资工具的对比 | 第20-21页 |
第3章 B建设工程项目收益债概况 | 第21-32页 |
3.1 项目公司介绍 | 第21-25页 |
3.1.1 概况 | 第21页 |
3.1.2 主营业务和经营环境 | 第21-22页 |
3.1.3 财务情况 | 第22-25页 |
3.2 项目情况介绍 | 第25-27页 |
3.3 项目经营期现金流预测 | 第27-30页 |
3.3.1 项目经营收入测算 | 第27-28页 |
3.3.2 项目经营成本测算 | 第28-30页 |
3.4 债券概述 | 第30-32页 |
3.5.1 交易结构 | 第31页 |
3.5.2 账户设置 | 第31-32页 |
第4章 B建设工程项目收益债财务分析 | 第32-51页 |
4.1 融资决策 | 第32-39页 |
4.1.1 内部融资环境 | 第32-34页 |
4.1.2 外部融资环境 | 第34-37页 |
4.1.3 项目收益债优势分析 | 第37-38页 |
4.1.4 其他常见融资方式的比较 | 第38-39页 |
4.2 智谷二期债券资金管理 | 第39-40页 |
4.2.1 差额补偿条款 | 第39页 |
4.2.2 提前偿还条款 | 第39-40页 |
4.2.3 加速清偿条款 | 第40页 |
4.3 项目收益债融资财务效益分析 | 第40-45页 |
4.3.1 项目净现金流测算 | 第40-41页 |
4.3.2 项目财务分析 | 第41-42页 |
4.3.3 融资可行性 | 第42-44页 |
4.3.4 资本结构变化 | 第44-45页 |
4.4 项目收益债融资风险分析 | 第45-47页 |
4.4.2 项目风险 | 第46页 |
4.4.3 偿债兑付风险 | 第46-47页 |
4.5 项目收益债融资存在的问题 | 第47-51页 |
4.5.1 个性化的方案设计 | 第47-48页 |
4.5.2 现金流预测归集复杂且难以验证 | 第48页 |
4.5.3 资金管理困难 | 第48页 |
4.5.4 风险隔离与差额补偿存在矛盾 | 第48-49页 |
4.5.5 融资效益有限 | 第49-50页 |
4.5.6 项目决策和运营信息不透明 | 第50-51页 |
第5章 项目收益债优化和推广 | 第51-55页 |
5.1 项目收益债的融资方案改进 | 第51-52页 |
5.1.1 设置票面利率选择权控制融资成本 | 第51页 |
5.1.2 期限设置应与项目现金流契合 | 第51页 |
5.1.3 改进增信以实现风险隔离 | 第51-52页 |
5.1.4 强制实行信息披露制度 | 第52页 |
5.1.5 灵活结合其他融资渠道 | 第52页 |
5.2 项目收益债发行模式借鉴 | 第52-55页 |
5.2.1 项目收益债是一种有效的融资工具 | 第52-53页 |
5.2.2 发行方案要与公司基本面和项目融资需求相契合 | 第53页 |
5.2.3 加强审核使资金流向优良项目 | 第53页 |
5.2.4 完善公司治理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