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光学论文--物理光学(波动光学)论文--偏振与色散论文

液晶偏振光栅的设计及其光偏转特性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1章 绪论第19-41页
    1.1 几何相位以及几何相位光学元件第19-30页
        1.1.1 几何相位第19-22页
        1.1.2 基于超表面结构的几何相位元件第22-25页
        1.1.3 基于液晶的几何相位元件第25-30页
    1.2 液晶几何相位光栅的理论和琼斯矩阵计算第30-34页
        1.2.1 液晶几何相位光栅的理论基础第30-32页
        1.2.2 液晶偏振光栅的琼斯矩阵表达第32-34页
    1.3 液晶偏振光栅的研究意义第34-36页
    1.4 液晶偏振光栅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36-40页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40-41页
第2章 液晶偏振光栅的制备光路设计及衍射特性分析第41-77页
    2.1 圆偏振全息第42-44页
    2.2 液晶偏振光栅的制备光路设计第44-56页
        2.2.1 迈克尔逊干涉仪式偏振光栅制备光路第45-48页
        2.2.2 马赫-曾德干涉仪式偏振光栅制备光路第48-56页
    2.3 液晶偏振光栅的制备流程第56-57页
    2.4 液晶偏振光栅的形貌检测以及光学特性测量第57-60页
        2.4.1 形貌检测第57-58页
        2.4.2 光栅的光学特性测量第58-60页
    2.5 液晶偏振光栅的二级衍射现象分析第60-75页
        2.5.1 引言第60-61页
        2.5.2 液晶偏振光栅的记录光场的理论分析第61-71页
        2.5.3 液晶偏振光栅二级衍射的矢量衍射理论第71-75页
    2.6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3章 液晶偏振光栅的电光特性研究及新型液晶偏振光栅设计第77-107页
    3.1 引言第77页
    3.2 液晶偏振光栅的连续体弹性形变理论模型第77-86页
        3.2.1 液晶偏振光栅的临界厚度第81-83页
        3.2.2 液晶偏振光栅的电光特性第83-86页
    3.3 具有快速响应性能的混合排列双频液晶偏振光栅第86-94页
        3.3.1 引言第86-87页
        3.3.2 混合排列双频液晶偏振光栅的理论基础第87-90页
        3.3.3 混合排列双频液晶偏振光栅的制备第90-92页
        3.3.4 混合排列双频液晶偏振光栅的电光特性及响应时间测量第92-94页
    3.4 二维液晶偏振光栅的设计与实现第94-104页
        3.4.1 引言第94-95页
        3.4.2 二维液晶偏振光栅的理论模型第95-99页
        3.4.3 二维液晶偏振光栅的制备及特性测试第99-104页
    3.5 本章小结第104-107页
第4章 基于液晶偏振光栅的大角度光束偏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07-133页
    4.1 引言第107-110页
    4.2 光束偏转系统光路设计第110-118页
        4.2.1 硅基液晶相控阵的光束偏转特性第110-113页
        4.2.2 液晶偏振光栅的光束偏转特性第113-116页
        4.2.3 基于液晶相控阵和液晶偏振光栅串联的光束偏转系统光路设计第116-118页
    4.3 光束偏转系统的粗偏转模块设计第118-126页
        4.3.1 二值式液晶偏振光栅级联方式设计第118-121页
        4.3.2 类二值式液晶偏振光栅级联方式设计第121-123页
        4.3.3 三值式液晶偏振光栅级联方式设计第123-125页
        4.3.4 三种液晶偏振光栅级联方式的比较及二维光束偏转模块的实现第125-126页
    4.4 光束偏转系统的搭建第126-131页
    4.5 本章小结第131-133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133-137页
    5.1 研究工作总结第133-134页
    5.2 研究展望第134-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49页
致谢第149-151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51页

论文共1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行为因素的低碳供应链减排决策模型研究
下一篇:中阶梯光栅拼接及复制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