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存在的问题 | 第13页 |
1.4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6页 |
第2章 科技大道工程概况 | 第16-24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16-17页 |
2.2 气象及水文 | 第17页 |
2.3 基本地质条件 | 第17-22页 |
2.3.1 地形地貌 | 第17页 |
2.3.2 地层岩性 | 第17-19页 |
2.3.3 地质构造及地震 | 第19-20页 |
2.3.4 岩溶水文地质条件 | 第20-21页 |
2.3.5 地表、地下水腐蚀性分析评价 | 第21-22页 |
2.3.6 不良地质现象 | 第22页 |
2.4 工程环境条件 | 第22页 |
2.5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 第22-2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科技大道道路工程勘探与测试 | 第24-38页 |
3.1 室内岩(土)物理力学试验分析 | 第24-26页 |
3.2 物探原位测试成果 | 第26-27页 |
3.3 地基岩体质量特征 | 第27-28页 |
3.4 岩(土)体质量单元划分及物理力学参数的确定 | 第28-33页 |
3.4.1 岩(土)体质量单元划分 | 第28-32页 |
3.4.2 各岩(土)体单元物理力学参数的确定 | 第32-33页 |
3.5 岩土体可挖性分级及开挖坡比 | 第33-35页 |
3.6 道路工程特性分区 | 第35-36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4章 科技大道工程地质分析评价 | 第38-62页 |
4.1 地震及场地稳定性 | 第38-39页 |
4.1.1 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及场地类别 | 第38页 |
4.1.2 场地地震效应分析评价 | 第38页 |
4.1.3 场地稳定性分析评价 | 第38页 |
4.1.4 场地适宜性评价 | 第38-39页 |
4.2 道路分段工程地质分析评价 | 第39-59页 |
4.2.1 填方路段路基及边坡稳定问题分析与建议 | 第39-43页 |
4.2.2 半挖半填路段路基及边坡稳定问题分析与建议 | 第43-50页 |
4.2.3 挖方路段路基及边坡稳定问题分析与建议 | 第50-56页 |
4.2.4 管涵、涵洞不均匀沉降变形问题分析与建议 | 第56-59页 |
4.3 环境地质条件分析评价 | 第59页 |
4.3.1 周边环境对工程影响评价 | 第59页 |
4.3.2 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影响评价 | 第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2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5.1 结论 | 第62-63页 |
5.2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