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77页 |
1.1 引言 | 第15页 |
1.2 纤毛 | 第15-31页 |
1.2.1 纤毛的结构 | 第15-19页 |
1.2.2 纤毛内运输 | 第19-23页 |
1.2.3 膜泡到纤毛的运输 | 第23-24页 |
1.2.4 纤毛发育的调节 | 第24-29页 |
1.2.5 纤毛通路相关疾病 | 第29-31页 |
1.3 Hedgehog(Hh)信号通路 | 第31-46页 |
1.3.1 Hh信号受体 | 第33-34页 |
1.3.2 Smoothened(Smo) | 第34-36页 |
1.3.3 Gli家族转录因子 | 第36-38页 |
1.3.4 典型Hh信号通路 | 第38-39页 |
1.3.5 非典型Hh信号通路I | 第39-40页 |
1.3.6 非典型Hh信号通路II | 第40-42页 |
1.3.7 Hh在发育和疾病中的作用 | 第42-45页 |
1.3.8 Gli蛋白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 第45-46页 |
1.4 纤毛和Hh信号通路 | 第46-54页 |
1.4.1 联系Hh信号通路和纤毛的证据 | 第46-53页 |
1.4.2 纤毛并不专属于Hh信号通路 | 第53-54页 |
1.5 课题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54-58页 |
1.5.1 研究意义 | 第54-55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55-56页 |
1.5.3 研究方案 | 第56-58页 |
1.6 课题创新点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77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试剂和基本技术 | 第77-109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77-89页 |
2.1.1 质粒、菌种和细胞系 | 第77-80页 |
2.1.2 酶与主要试剂 | 第80-82页 |
2.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82-83页 |
2.1.4 抗体列表 | 第83-85页 |
2.1.5 小鼠胚胎列表 | 第85-86页 |
2.1.6 克隆构建和分型引物 | 第86-89页 |
2.2 常用试剂的配制 | 第89-95页 |
2.3 实验常用技术 | 第95-109页 |
第三章 Talpid3突变中Gli2和Gli3的磷酸化过程降低的分子机制研究 | 第109-131页 |
3.1 前言 | 第109-110页 |
3.2 材料和方法 | 第110-113页 |
3.2.1 鼠种和Ta3突变及Gli2FLAGki等位基因的构建 | 第110-111页 |
3.2.2 细胞系和细胞培养 | 第111页 |
3.2.3 cDNA的构建、克隆和转染 | 第111-112页 |
3.2.4 胚胎切片免疫荧光染色和胚胎lacZ染色 | 第112页 |
3.2.5 免疫荧光染色和显微镜 | 第112页 |
3.2.6 抗体 | 第112页 |
3.2.7 免疫印迹、免疫共沉淀、免疫亲和层析和质谱分析 | 第112-113页 |
3.3 结果 | 第113-125页 |
3.3.1 在纤毛中Hh信号通过PKA抑制Gli2和Gli3的磷酸化 | 第113-116页 |
3.3.2 Ta3突变削弱了Hh信号和纤毛的发育 | 第116-118页 |
3.3.3 Ta3~(-/-)突变降低了Gli2和Gli3过程及其磷酸化水平 | 第118-119页 |
3.3.4 Ta3和PKA相互作用并定位于同一位置 | 第119-121页 |
3.3.5 Ta3全长蛋白可以挽救纤毛的发育 | 第121-124页 |
3.3.6 在Ta3~(-/-)突变细胞中很多PKARIIβ并不定位于中心粒 | 第124-125页 |
3.4 讨论 | 第125-12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31页 |
第四章 3个Tctn蛋白在纤毛发育和Hh信号通路中的功能研究 | 第131-150页 |
4.1 前言 | 第131-132页 |
4.2 材料和方法 | 第132-134页 |
4.2.1 小鼠和Tctn3突变、Tctn3~(tctn11ki)和Tctn3~(tctn2ki)小鼠的产生 | 第132-133页 |
4.2.2 细胞系和细胞培养 | 第133页 |
4.2.3 cDNA构建、克隆和转染 | 第133页 |
4.2.4 胚胎切片免疫荧光染色 | 第133-134页 |
4.2.5 免疫荧光染色和显微镜观察 | 第134页 |
4.2.6 抗体 | 第134页 |
4.2.7 免疫印迹和免疫共沉淀 | 第134页 |
4.3 结果 | 第134-144页 |
4.3.1 删除Tctn3基因导致依赖Hh信号的胚胎发育产生缺陷 | 第134-137页 |
4.3.2 Tctn3的突变导致纤毛发育缺陷 | 第137-138页 |
4.3.3 Tctn3是纤毛膜蛋白运输到纤毛内部必需的 | 第138-139页 |
4.3.4 Tctn蛋白之间相互作用 | 第139-140页 |
4.3.5 过表达Tctn3可以挽救Tctn3突变中纤毛的发育 | 第140-141页 |
4.3.6 Tctn3~(1ki)和Tctn3~(2ki)导致纤毛发育缺陷,但不影响神经管的发育 | 第141-144页 |
4.4 讨论 | 第144-14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46-147页 |
备注 | 第147页 |
参考文献 | 第147-150页 |
第五章 Dzip1l在调节纤毛发育中的功能性研究 | 第150-176页 |
5.1 前言 | 第150-151页 |
5.2 材料和方法 | 第151-154页 |
5.2.1 小鼠和Dzip1l突变等位基因的获得 | 第151-152页 |
5.2.2 细胞系和细胞培养 | 第152页 |
5.2.3 CDNA克隆、克隆和转染 | 第152页 |
5.2.4 胚胎切片免疫荧光染色、lacZ染色和小鼠骨架制备 | 第152-153页 |
5.2.5 免疫荧光染色和显微镜观察 | 第153页 |
5.2.6 抗体 | 第153页 |
5.2.7 免疫印迹、免疫共沉淀、免疫亲和层析纯化和质谱分析 | 第153-154页 |
5.2.8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154页 |
5.2.9 反转录定量PCR(RT-qPCR) | 第154页 |
5.3 结果 | 第154-169页 |
5.3.1 Dzip1l缺失导致Hh信号产生缺陷 | 第154-157页 |
5.3.2 Dzip1l突变影响纤毛的发育 | 第157-158页 |
5.3.3 Dzip1l和基底附属蛋白及过渡区蛋白有部分重叠定位 | 第158-160页 |
5.3.4 Dzip1l和Cby相互作用,并控制着Cby在中心粒上的定位 | 第160-161页 |
5.3.5 Dzip1l和Cby以及Bromi在纤毛发育和神经管发育中相互作用 | 第161-165页 |
5.3.6 纤毛芽的形成在Dzip1l突变中被抑制 | 第165-167页 |
5.3.7 Dzip1l是移除Cp110和Rpgrip1l(Ftm)定位必需的 | 第167-169页 |
5.4 讨论 | 第169-17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71页 |
备注 | 第171页 |
参考文献 | 第171-17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76-179页 |
6.1 结论 | 第176-178页 |
6.2 展望 | 第178-179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科研项目及成果 | 第179-181页 |
附录 :主要缩写词 | 第181-183页 |
致谢 | 第183-1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