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根系分泌物与根结线虫 | 第12-19页 |
1 根结线虫概述 | 第13-15页 |
1.1 根结线虫的种类 | 第13页 |
1.2 根结线虫治病机理 | 第13-14页 |
1.3 根结线虫病的危害 | 第14页 |
1.4 根结线虫的防治现状 | 第14-15页 |
2 根系分泌物的一般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2.1 根系分泌物的收集方法 | 第15页 |
2.2 根系分泌物的纯化 | 第15页 |
2.3 根系分泌物的检测 | 第15-16页 |
3 根结线虫与根系分泌物 | 第16-18页 |
3.1 根系分泌物中各类化合物的作用 | 第16-17页 |
3.2 根系分泌物影响根结线虫行为 | 第17-18页 |
4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易感番茄根系分泌物对南方根结线虫的吸引作用 | 第19-37页 |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19-20页 |
1.1 供试材料 | 第19页 |
1.2 供试营养液 | 第19页 |
1.3 主要试剂 | 第19页 |
1.4 供试线虫 | 第19页 |
1.5 仪器与设备 | 第19-2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0-24页 |
2.1 野生南方根结线虫的培养和二龄幼虫的收集 | 第20-21页 |
2.1.1 易感番茄植物幼苗的培育 | 第20页 |
2.1.2 南方根结线虫的培养 | 第20页 |
2.1.3 南方根结线虫J2的收集 | 第20-21页 |
2.2 易感番茄水培苗的培养 | 第21-22页 |
2.3 易感番茄根系分泌物的收集、萃取和浓缩(样品处理) | 第22页 |
2.4 易感番茄水培液正己烷和萃余相的粗提物对二龄幼虫吸引活性鉴定 | 第22-23页 |
2.5 易感番茄水培液正己烷粗提物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 | 第23-24页 |
2.6 易感番茄GC-MS检测结果分析,化合物纯品对二龄幼虫吸引活性鉴定 | 第24页 |
2.7 易感番茄水培液萃余相划段处理 | 第24页 |
3 实验结果 | 第24-36页 |
3.1 易感番茄水培液正己烷粗提物结果分析 | 第25-28页 |
3.1.1 易感番茄水培液正己烷粗提物活性检测结果 | 第25-26页 |
3.1.2 嘉宝番茄品种水培液正己烷粗提物GC-MS检测结果 | 第26-28页 |
3.2 易感番茄水培液萃余相粗提物结果分析 | 第28-30页 |
3.2.1 易感番茄水培液萃余相粗提物活性检测结果 | 第28-29页 |
3.2.2 易感番茄水培液萃余相粗提物活性检测结果 | 第29-30页 |
3.3 易感番茄水培液正己烷粗提物挥发性化合物的筛选结果 | 第30-36页 |
3.3.1 易感番茄水培液正己烷粗提物挥发性化合物(部分)活性鉴定 | 第31-36页 |
4 小节和讨论 | 第36-37页 |
第三章 五种不同番茄品种根系分泌物的鉴定与分析 | 第37-58页 |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7页 |
1.1 供试材料 | 第37页 |
1.2 供试营养液 | 第37页 |
1.3 主要试剂 | 第37页 |
1.4 供试线虫 | 第37页 |
1.5 仪器与设备 | 第37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7-39页 |
2.1 野生南方根结线虫的培养和二龄幼虫的收集 | 第37-38页 |
2.1.1 五种番茄品种植物幼苗的培育 | 第37-38页 |
2.1.2 南方根结线虫的培养 | 第38页 |
2.1.3 南方根结线虫J2的收集 | 第38页 |
2.2 五种番茄品种水培苗的培养 | 第38页 |
2.3 五种番茄品种根系分泌物的收集、萃取和浓缩(样品处理) | 第38页 |
2.4 五种番茄品种水培液正己烷相粗提物对二龄幼虫吸引活性鉴定 | 第38页 |
2.5 五种番茄水培液正己烷粗提物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 | 第38-39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9-56页 |
3.1 五种番茄品种水培液正己烷粗提物活性检测结果 | 第39-41页 |
3.2 五种番茄品种GC-MS检测结果 | 第41-56页 |
3.2.1 丙酮、正己烷及对照ms培养液GC-MS检测结果 | 第41页 |
3.2.2 加州406番茄品种水培液正己烷粗提物GC-MS检测结果 | 第41-42页 |
3.2.3 万农粉霸番茄品种水培液正己烷粗提物GC-MS检测结果 | 第42-44页 |
3.2.4 改良毛粉番茄品种水培液正己烷粗提物GC-MS检测结果 | 第44-46页 |
3.2.5 奔驰番茄品种水培液正己烷粗提物GC-MS检测结果 | 第46-48页 |
3.2.6 中杂番茄品种水培液正己烷粗提物GC-MS检测结果 | 第48-56页 |
4 小节和讨论 | 第56-58页 |
第四章 绿色木霉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孵化的促进作用 | 第58-70页 |
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58页 |
1.1 样品采集 | 第58页 |
1.2 南方根结线虫卵块 | 第58页 |
1.3 培养基 | 第58页 |
1.4 实验仪器 | 第58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8-63页 |
2.1 南方根结线虫卵块的培养 | 第58-59页 |
2.2 南方根结线虫卵块的收集 | 第59页 |
2.3 菌株的分离纯化 | 第59-62页 |
2.3.1 菌株的分离 | 第59页 |
2.3.2 真菌鉴定 | 第59-61页 |
2.3.3 菌株鉴定 | 第61-62页 |
2.3.4 真菌保藏 | 第62页 |
2.4 菌剂发酵液的制备 | 第62页 |
2.5 菌剂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块的孵化试验 | 第62-63页 |
3 实验结果 | 第63-69页 |
3.1 菌株鉴定结果 | 第63页 |
3.2 6h、12h、24h下菌剂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块孵化的影响 | 第63-64页 |
3.3 菌丝裂解卵块的实验结果 | 第64-65页 |
3.4 不同温度和时间下菌剂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块孵化的试验 | 第65-66页 |
3.5 不同温度下菌剂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块孵化率的实验结果 | 第66-67页 |
3.6 不同浓度下菌剂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块孵化量试验 | 第67-68页 |
3.7 不同时间处理的菌剂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块孵化的试验 | 第68页 |
3.8 不同温度处理的菌剂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块孵化的试验 | 第68-69页 |
4 小节与讨论 | 第69-70页 |
全文总结 | 第70-73页 |
附录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研究生期间的论文和专利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