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海上油气田勘探与开发论文--海上油气田钻井工程论文

深水钻井中浅水流致灾机理及防控方法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5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22页
        1.2.1 浅水流对深水钻井的影响第13-14页
        1.2.2 浅水流危害的钻前预测第14-18页
        1.2.3 浅水流危害的钻进监测第18页
        1.2.4 浅水流危害的井控措施第18-22页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22-23页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3-25页
第二章 浅水流危害对钻井安全的影响第25-30页
    2.1 浅水流简介第25-27页
        2.1.1 浅水流地层基本特征第25-26页
        2.1.2 浅水流危害分类第26页
        2.1.3 浅水流高压形成机理及诱发机理第26-27页
    2.2 浅水流危害对钻井安全的影响第27-29页
    2.3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深水钻井浅水流危害定量评估第30-42页
    3.1 南海北部陆坡浅水流形成条件分析及评估第30-31页
    3.2 浅水流危害量化分级第31页
    3.3 浅水流喷发数值模拟模型第31-33页
        3.3.1 浅水流层砂体流动启动压力梯度第31-32页
        3.3.2 模型假设第32页
        3.3.3 物质平衡方程第32-33页
        3.3.4 浅水流层物性变化模型第33页
    3.4 南海典型浅水流地质模型第33-34页
    3.5 深水钻井中浅水流喷发基本特征第34-35页
    3.6 敏感性分析:浅水流喷发影响因素分析第35-41页
        3.6.1 超压系数第36-37页
        3.6.2 浅水流层规模第37-38页
        3.6.3 浅水流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第38-40页
        3.6.4 钻进速度第40-41页
    3.7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深水钻井水合物分解及其引起的局部超压评估第42-51页
    4.1 数学模型建立第42-46页
        4.1.1 深部钻进水合物层传热模型第42-43页
        4.1.2 水合物热分解动力学模型第43-44页
        4.1.3 水合物分解局部超压演变模型第44-45页
        4.1.4 深水盆地典型浅层水合物层地质模型第45-46页
    4.2 钻井液深部循环水合物层传热特征第46-47页
    4.3 典型水合物分解局部超压演变特征第47-48页
    4.4 水合物分解和超压演变影响因素分析第48-50页
        4.4.1 钻井液循环温度第48-49页
        4.4.2 水合物饱和度第49-50页
    4.5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深水钻井浅水流危害预防和控制第51-59页
    5.1 浅水流的钻前识别预测第51-54页
        5.1.1 地层层序特征识别预测第52页
        5.1.2 声波速度特征识别预测第52-53页
        5.1.3 高压特征识别预测第53-54页
    5.2 浅水流的钻进中监测第54-55页
        5.2.1 钻井液性能变化监测第54页
        5.2.2 随钻测井监测第54-55页
    5.3 井控措施第55-56页
        5.3.1 井流控制及压井方法第55-56页
        5.3.2 化学和机械封堵方法第56页
        5.3.3 套封及其它方法第56页
    5.4 工作液设计第56-58页
        5.4.1 钻井液体系第57页
        5.4.2 胶结体系第57页
        5.4.3 固井水泥浆体系第57-58页
    5.5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结论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6页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第66-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致密砂砾岩储层微观结构表征及分级评价
下一篇:谱比法地震衰减层析反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