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22页 |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1.2 相关内容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9-16页 |
1.2.1 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现状 | 第9-10页 |
1.2.2 致密储层微观孔喉结构表征方法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0-14页 |
1.2.3 致密储层上、下限及分级评价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8页 |
1.4 完成工作量及主要成果 | 第18-22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及勘探开发现状 | 第22-28页 |
2.1 区域地质背景 | 第22-25页 |
2.1.1 构造特征 | 第22-23页 |
2.1.2 地层特征 | 第23-24页 |
2.1.3 沉积特征 | 第24-25页 |
2.2 沙河子组勘探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5-28页 |
2.2.1 勘探开发现状 | 第25-26页 |
2.2.2 工区存在问题 | 第26-28页 |
第三章 致密砂砾岩储层微观结构表征 | 第28-51页 |
3.1 孔喉类型 | 第29-31页 |
3.1.1 孔隙类型 | 第29页 |
3.1.2 喉道类型 | 第29-31页 |
3.2 低温N_2吸附解吸法微观孔隙结构表征 | 第31-35页 |
3.2.1 氮气吸附解吸曲线 | 第31-32页 |
3.2.2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特征 | 第32-35页 |
3.3 基于压汞法表征微观孔喉结构 | 第35-46页 |
3.3.1 压汞曲线 | 第35-36页 |
3.3.2 孔喉分布特征 | 第36-42页 |
3.3.3 孔喉结构对储层物性的控制 | 第42-44页 |
3.3.4 孔隙与喉道的组合关系 | 第44-46页 |
3.4 核磁共振微观孔隙结构表征 | 第46-51页 |
3.4.1 核磁孔径标定方法 | 第47-49页 |
3.4.2 致密储层孔径分布特征 | 第49-51页 |
第四章 致密砂砾岩储层下限及分级评价 | 第51-77页 |
4.1 致密储层上限研究 | 第51-55页 |
4.1.1 理论模型 | 第51-52页 |
4.1.2 参数选取 | 第52-53页 |
4.1.3 建立图版 | 第53-54页 |
4.1.4 致密储层物性上限确定 | 第54-55页 |
4.2 致密储层下限研究 | 第55-61页 |
4.2.1 束缚水膜厚度法 | 第56-59页 |
4.2.2 致密储层物性下限标准 | 第59-61页 |
4.3 致密储层分级评价研究 | 第61-77页 |
4.3.1 致密储层分级评价方法 | 第61-74页 |
4.3.2 致密储层分级评价标准 | 第74-77页 |
总结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