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2 植物耐冷性的研究概况 | 第11-14页 |
2.1 植物低温逆境 | 第11页 |
2.2 低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1-12页 |
2.3 低温对植物细胞保护酶类的影响 | 第12-13页 |
2.4 低温对植物激素的影响 | 第13页 |
2.5 低温对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第13-14页 |
3 植物耐冷性的评价 | 第14-16页 |
3.1 植物耐冷性的评价指标 | 第14-15页 |
3.2 植物耐冷性的综合评价方法 | 第15-16页 |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7-23页 |
第二章 油菜种子萌发期耐冷性评价 | 第23-43页 |
引言 | 第23-2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6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24-25页 |
1.2 试验设计 | 第25页 |
1.3 测定指标 | 第25页 |
1.4 数据计算和统计处理 | 第25-26页 |
2 结果分析 | 第26-39页 |
2.1 不同油菜品种(系)在低温条件下的萌发特性 | 第26-31页 |
2.2 不同油菜品种(系)在低温下的形态差异 | 第31页 |
2.3 油菜耐低温萌发指标及其主成分分析 | 第31-34页 |
2.4 隶属函数分析 | 第34-37页 |
2.5 聚类分析 | 第37-39页 |
3 小结与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第三章 不同耐冷型油菜种子抗氧化系统对低温胁迫的响应 | 第43-55页 |
引言 | 第43-4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5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44页 |
1.2 试验设计 | 第44页 |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44页 |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44-4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5-50页 |
2.1 低温胁迫对萌发期油菜种子及子叶的影响 | 第45-47页 |
2.2 低温胁迫对萌发期油菜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的影响 | 第47页 |
2.3 低温胁迫对萌发期油菜H_2O_2含量和O_2~(-·)产生速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2.4 低温胁迫对萌发期油菜SOD、POD、CAT酶活性的影响 | 第48-49页 |
2.5 低温胁迫对萌发期油菜GR和APX的影响 | 第49-50页 |
3 小结与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第四章 不同耐冷型油菜种子内源激素和渗透物质对低温胁迫的响应 | 第55-65页 |
引言 | 第55-5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6-57页 |
1.1 供试材料 | 第56页 |
1.2 测定项目和方法 | 第56-57页 |
1.3 数据分析 | 第5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7-62页 |
2.1 低温胁迫下露白种子内源生长素(IAA)含量的变化 | 第57-58页 |
2.2 低温胁迫对露白种子中赤霉素(GA_3)含量的影响 | 第58页 |
2.3 低温胁迫下露白种子玉米素核苷(ZR)含量的变化 | 第58-59页 |
2.4 低温胁迫下露白种子脱落酸(ABA)含量的变化 | 第59-60页 |
2.5 低温胁迫下露白种子ABA与IAA、GA_3和ZR比值的变化 | 第60页 |
2.6 低温胁迫对萌发期油菜种子渗透物质的影响 | 第60-62页 |
3 讨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5-71页 |
1 讨论 | 第65-66页 |
1.1 发芽期耐冷性鉴定 | 第65页 |
1.2 生理生化指标分析 | 第65-66页 |
2 结论 | 第66-67页 |
3 本研究创新之处 | 第67页 |
4 本文存在的不足和有待研究的问题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