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论文--水生动物学论文

渭河山区与平原溪流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1页
绪论第13-1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6-32页
    1.1 溪流生态系统第16-18页
    1.2 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第18-19页
    1.3 底栖动物性状组成及功能和生物性状多样性第19-21页
    1.4 不同空间尺度环境变量对底栖动物的相对作用第21-28页
        1.4.1 不同空间尺度环境变量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第21-26页
        1.4.2 不同空间尺度环境变量对底栖动物性状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第26-28页
    1.5 不同生态区底栖动物群落组成、结构、性状组成、功能和性状多样性的比较研究第28-30页
        1.5.1 不同生态区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和结构指数的比较第28-29页
        1.5.2 不同生态区底栖动物群落性状组成、功能和性状多样性的比较研究第29-30页
    1.6 研究目的第30-31页
    1.7 技术路线第31-32页
第二章 不同生态区水体理化和河流生境指标的描述和差异性分析第32-38页
    2.1 前言第32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32-34页
        2.2.1 研究区域和采样点位第32页
        2.2.2 水体理化样品采集和测定第32-33页
        2.2.3 流域提取和土地利用计算第33-34页
        2.2.4 统计分析第34页
    2.3 结果第34-38页
第三章 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描述和差异性分析第38-50页
    3.1 前言第38-39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9-42页
        3.2.1 底栖动物采集第39页
        3.2.2 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指数第39页
        3.2.3 生物性状和功能多样性指数第39-42页
        3.2.4 统计分析第42页
    3.3 结果第42-48页
    3.4 讨论第48-50页
第四章 不同空间尺度环境变量对底栖动物群落物种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第50-74页
    4.1 前言第50-51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51-53页
        4.2.1 选择参照点第51页
        4.2.2 统计分析第51-53页
    4.3 结果第53-68页
        4.3.1 环境变量第53-57页
        4.3.2 结构指数第57-64页
        4.3.3 功能指数第64-68页
    4.4 讨论第68-74页
        4.4.1 结构指数和关键环境变量第68-70页
        4.4.2 功能指数和关键环境变量第70-74页
全文结论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9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2-94页
致谢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沙河镇水果电商发展研究
下一篇:拟南芥二胺氧化酶(CuAOζ)及其转录因子MYB响应生长素信号的分子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