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绪论 | 第13-1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32页 |
1.1 溪流生态系统 | 第16-18页 |
1.2 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和结构 | 第18-19页 |
1.3 底栖动物性状组成及功能和生物性状多样性 | 第19-21页 |
1.4 不同空间尺度环境变量对底栖动物的相对作用 | 第21-28页 |
1.4.1 不同空间尺度环境变量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 第21-26页 |
1.4.2 不同空间尺度环境变量对底栖动物性状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 第26-28页 |
1.5 不同生态区底栖动物群落组成、结构、性状组成、功能和性状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 第28-30页 |
1.5.1 不同生态区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和结构指数的比较 | 第28-29页 |
1.5.2 不同生态区底栖动物群落性状组成、功能和性状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 第29-30页 |
1.6 研究目的 | 第30-31页 |
1.7 技术路线 | 第31-32页 |
第二章 不同生态区水体理化和河流生境指标的描述和差异性分析 | 第32-38页 |
2.1 前言 | 第32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32-34页 |
2.2.1 研究区域和采样点位 | 第32页 |
2.2.2 水体理化样品采集和测定 | 第32-33页 |
2.2.3 流域提取和土地利用计算 | 第33-34页 |
2.2.4 统计分析 | 第34页 |
2.3 结果 | 第34-38页 |
第三章 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描述和差异性分析 | 第38-50页 |
3.1 前言 | 第38-39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9-42页 |
3.2.1 底栖动物采集 | 第39页 |
3.2.2 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指数 | 第39页 |
3.2.3 生物性状和功能多样性指数 | 第39-42页 |
3.2.4 统计分析 | 第42页 |
3.3 结果 | 第42-48页 |
3.4 讨论 | 第48-50页 |
第四章 不同空间尺度环境变量对底栖动物群落物种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 第50-74页 |
4.1 前言 | 第50-51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51-53页 |
4.2.1 选择参照点 | 第51页 |
4.2.2 统计分析 | 第51-53页 |
4.3 结果 | 第53-68页 |
4.3.1 环境变量 | 第53-57页 |
4.3.2 结构指数 | 第57-64页 |
4.3.3 功能指数 | 第64-68页 |
4.4 讨论 | 第68-74页 |
4.4.1 结构指数和关键环境变量 | 第68-70页 |
4.4.2 功能指数和关键环境变量 | 第70-74页 |
全文结论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9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2-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