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菊叶薯蓣转录组分析及其皂苷元合成途径预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英文缩略词及英汉对照第8-12页
第1章 前言第12-29页
    1.1 研究背景第12-25页
        1.1.1 菊叶薯蓣植物学特点第12-15页
        1.1.2 薯蓣皂苷元的应用第15-17页
        1.1.3 植物甾醇的生物合成代谢第17-22页
        1.1.4 转录组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发展第22-25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5-27页
    1.3 研究技术路线第27-29页
第2章 蓣皂苷元含量测定以及皂苷组织定位第29-39页
    2.1 引言第29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9-31页
        2.2.1 实验材料第29-30页
        2.2.2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30页
        2.2.3 实验方法第30-31页
            2.2.3.1 样品采集与处理第30页
            2.2.3.2 气相色谱法测定薯蓣皂苷元含量第30-31页
            2.2.3.3 组织切片与观察第31页
            2.2.3.4 块茎中薯蓣皂苷的组织化学定位第31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1-38页
        2.3.1 薯蓣皂苷元的含量第31-33页
        2.3.2 雌雄株菊叶薯蓣1月龄块茎和18月龄块茎组织切片第33-36页
        2.3.3 菊叶薯蓣皂苷组织化学定位第36-38页
    2.4 小结第38-39页
第3章 录组测序、拼接和功能注释第39-69页
    3.1 引言第39-43页
    3.2 实验方法第43-45页
        3.2.1 主要试剂、仪器设备第43页
        3.2.2 实验方法第43-44页
            3.2.2.1 RNA样品的提取第43页
            3.2.2.2 RNA样品的检测第43-44页
        3.2.3 软件及命令第44-45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5-66页
        3.3.1 RNA样品质量检测第45-47页
        3.3.2 雌雄株菊叶薯蓣转录组测序第47页
        3.3.3 测序原始数据质量评估第47-52页
            3.3.3.1 所有碱基的测序质量值(Q_(phred))分布检查第47-48页
            3.3.3.2 单个位置碱基的测序质量值(Q_(phred))分布检查第48-50页
            3.3.3.3 raw reads的测序质量值(Q_(phred))分布检查第50-51页
            3.3.3.4 A/T/C/G含量分布检查第51-52页
        3.3.4 测序数据过滤第52-53页
        3.3.5 转录本拼接第53-55页
        3.3.6 菊叶薯蓣Unigene的筛选与功能注释第55-57页
        3.3.7 菊叶薯蓣Unigenes的分类第57-66页
            3.3.7.1 菊叶薯蓣Unigenes的GO分类第57-60页
            3.3.7.2 菊叶薯蓣Unigenes的KOG分类第60-62页
            3.3.7.3 菊叶薯蓣Unigenes的KEGG分类第62-66页
    3.4 小结第66-69页
第4章 叶薯蓣雌雄株基因表达差异第69-96页
    4.1 引言第69-70页
    4.2 实验方法第70-71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71-95页
        4.3.1 雌雄株样本Unigenes的RPKM分布第71-75页
        4.3.2 雌雄株差异表达Unigenes分类第75-92页
            4.3.2.1 雌雄株差异表达的Unigene数量第75页
            4.3.2.2 雌雄株中差异表达Unigenes的GO分类第75-82页
            4.3.2.3 雌株中表达量较高的Unigene GO分类第82-87页
            4.3.2.4 雄株中表达量较高的Unigene GO分类第87-92页
        4.3.3 雌雄株样本表达差异基因的KEGG富集第92-95页
    4.4 小结第95-96页
第5章 叶薯蓣皂苷元的生物合成途径第96-137页
    5.1 引言第96-97页
    5.2 实验方法第97-99页
        5.2.1 实验材料第97页
        5.2.2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97页
        5.2.3 运行程序第97页
        5.2.4 实验方法第97-99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99-134页
        5.3.1 菊叶薯蓣次级代谢产物合成途径的分类第99-101页
        5.3.2 菊叶薯蓣皂苷元的生物合成途径第101-127页
            5.3.2.1 皂苷元生物合成代谢途径第101-114页
            5.3.2.2 部分皂苷元合成有关Unigene的序列信息第114-117页
            5.3.2.3 关键酶HMGR的结构、功能预测与进化树构建第117-122页
            5.3.2.4 关键酶CAS的结构、功能预测与进化树构建第122-127页
        5.3.3 菊叶薯蓣皂苷元合成有关基因的表达差异第127-134页
            5.3.3.1 皂苷元合成有关基因的雌雄株表达差异第127-131页
            5.3.3.2 10皂苷元合成有关基因的组织表达差异第131-133页
            5.3.3.3 4皂苷元合成有关基因在菊叶薯蓣和盾叶薯蓣中的差异第133-134页
    5.4 小结第134-137页
第6章 讨论与结论第137-142页
致谢第142-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54页
附录第154页

论文共1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城疫病毒GM株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建立及重组疫苗的研制
下一篇:粗毛革孔菌及其诱变株转录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