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30页 |
1.1 乙烯基磺酰氟的应用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1.2 硫酰氟(SO_2F_2)的应用研究进展 | 第17-26页 |
1.2.1 与酚反应生成芳基氟磺酸酯及其应用 | 第18-25页 |
1.2.2 与胺反应生成氟磺酰胺及其应用 | 第25-26页 |
1.3 四氟亚硫酰氟(SOF_4)的应用研究进展 | 第26-28页 |
1.4 小结与立题思想 | 第28-30页 |
第2章 有机碘与ESF的Heck偶联反应 | 第30-62页 |
2.1 引言 | 第30-33页 |
2.1.1 2-取代乙烯基磺酰氟的合成方法概述 | 第31-33页 |
2.1.2 立题思想 | 第33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33-46页 |
2.2.1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33-39页 |
2.2.2 底物拓展 | 第39-44页 |
2.2.3 反应动力学研究 | 第44-46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46-53页 |
2.3.1 测试仪器与原料试剂 | 第46-49页 |
2.3.2 操作步骤 | 第49-50页 |
2.3.3 反应动力学研究 | 第50-53页 |
2.4 代表性化合物表征 | 第53-6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3章 钯催化的芳基硼酸与ESF的氧化Heck偶联反应 | 第62-91页 |
3.1 引言 | 第62-68页 |
3.1.1 芳基硼酸参与的氧化Heck反应 | 第63-67页 |
3.1.2 立题思想 | 第67-68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68-82页 |
3.2.1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68-76页 |
3.2.2 底物拓展 | 第76-80页 |
3.2.3 Pd(OAc)_2/Cu(OAc)_2/LiOAc体系和Pd(OAc)_2 / DDQ / AcOH 体系在氧化Heck偶联反应中的对比实验 | 第80-82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82-84页 |
3.3.1 测试仪器与原料试剂 | 第82页 |
3.3.2 操作步骤 | 第82-83页 |
3.3.3 芳基乙烯基磺酸酯聚合物(III-poly-10)的合成 | 第83-84页 |
3.4 代表性化合物表征 | 第84-8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87页 |
3.6 两种合成2-芳基-乙烯基磺酰氟方法的比较 | 第87-91页 |
第4章 硫酰氟促进的醇类化合物的氧化反应研究 | 第91-126页 |
4.1 引言 | 第91-101页 |
4.1.1 活化DMSO介导的氧化反应研究简介 | 第91-100页 |
4.1.2 立题思想 | 第100-101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101-118页 |
4.2.1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101-106页 |
4.2.2 底物拓展 | 第106-112页 |
4.2.3 反应机理研究 | 第112-118页 |
4.3 实验部分 | 第118-122页 |
4.3.1 测试仪器与原料试剂 | 第118-119页 |
4.3.2 操作步骤 | 第119页 |
4.3.3 放大实验操作步骤 | 第119页 |
4.3.4 机理研究操作步骤 | 第119-122页 |
4.4 代表性化合物表征 | 第122-12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25-126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6-130页 |
5.1 结论 | 第126-129页 |
5.2 展望 | 第129-130页 |
致谢 | 第130-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44页 |
博士期间已发表或待发表论文 | 第144-146页 |
附录A:代表性化合物核磁图谱 | 第146-1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