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5页 |
1.1 前言 | 第14页 |
1.2 钛基植入材料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1.2.1 机械表面改性 | 第16页 |
1.2.2 无机表面处理 | 第16-17页 |
1.2.3 有机表面处理 | 第17-18页 |
1.3 聚吡咯简介 | 第18-25页 |
1.3.1 聚吡咯的结构及其聚合 | 第18-21页 |
1.3.2 聚吡咯的性能及其应用 | 第21-23页 |
1.3.3 聚吡咯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1.4 聚多巴胺概述 | 第25-33页 |
1.4.1 多巴胺简介 | 第25-26页 |
1.4.2 聚多巴胺制备及其聚合机理 | 第26-31页 |
1.4.3 聚多巴胺的性能 | 第31-32页 |
1.4.4 聚多巴胺的应用 | 第32-33页 |
1.5 本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33-35页 |
第二章 钛种植体表面聚吡咯-聚多巴胺双层涂层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能研究 | 第35-56页 |
2.1 引言 | 第35-36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36-37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36-37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37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37-40页 |
2.3.1 试剂和工作电极的预处理 | 第37-38页 |
2.3.2 溶液的配制 | 第38页 |
2.3.3 PPy-PDA双层涂层的制备 | 第38页 |
2.3.4 PPy-PDA共聚物的理化性能表征 | 第38-40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40-54页 |
2.4.1 形貌表征 | 第40-41页 |
2.4.2 电化学沉积曲线 | 第41-42页 |
2.4.3 结构组成研究 | 第42-43页 |
2.4.4 结合力测试 | 第43-45页 |
2.4.5 电化学稳定性分析 | 第45-46页 |
2.4.6 表面亲疏水性分析 | 第46-48页 |
2.4.7 电导率测试 | 第48-49页 |
2.4.8 腐蚀防护性能表征 | 第49-5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三章 钛种植体表面聚吡咯-聚多巴胺共聚物涂层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研究 | 第56-86页 |
3.1 引言 | 第56-57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57-61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57-58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58-59页 |
3.2.3 主要试剂配制 | 第59-61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61-65页 |
3.3.1 试剂和工作电极的预处理 | 第61页 |
3.3.2 PPy-PDA共聚物涂层的电化学制备 | 第61-62页 |
3.3.3 PPy-PDA共聚物表面银金属的还原 | 第62页 |
3.3.4 细胞实验样品的灭菌 | 第62页 |
3.3.5 样品表面MC3T3-E1细胞接种 | 第62页 |
3.3.6 PPy-PDA共聚物的理化性能表征 | 第62-64页 |
3.3.7 PPy-PDA共聚物的生物相容性表征 | 第64-65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65-84页 |
3.4.1 PPy-PDA共聚物的电化学合成 | 第65-68页 |
3.4.2 结构组成分析 | 第68-69页 |
3.4.3 形貌及亲疏水性分析 | 第69-71页 |
3.4.4 表面粗糙度测试 | 第71-72页 |
3.4.5 多巴胺含量对PPy-PDA共聚物涂层结合力的影响 | 第72-73页 |
3.4.6 导电性测试 | 第73-75页 |
3.4.7 电化学活性研究 | 第75-76页 |
3.4.8 PPy-PDA共聚物涂层对金属离子的还原性能 | 第76-78页 |
3.4.9 涂层纳米线结构的形成机理 | 第78-81页 |
3.4.10 生物相容性研究 | 第81-8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四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4.1 结论 | 第86-87页 |
4.2 展望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102页 |
发表论文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