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 第5-7页 |
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36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18-1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9-23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9-21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21-23页 |
1.3 研究现状与述评 | 第23-31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3-27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7-30页 |
1.3.3 现有研究现状的评析与展望 | 第30-31页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31-33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31-3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33页 |
1.5 研究难点和创新之处 | 第33-36页 |
1.5.1 研究难点 | 第33-34页 |
1.5.2 创新之处 | 第34-36页 |
第二章 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素养培育的概念与时代内涵 | 第36-61页 |
2.1 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素养培育的相关基本概念 | 第36-46页 |
2.1.1 当代青年及其特征 | 第36-40页 |
2.1.2 素养和马克思主义素养 | 第40-44页 |
2.1.3 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素养特征 | 第44-46页 |
2.2 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素养的时代内涵 | 第46-61页 |
2.2.1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 第47-51页 |
2.2.2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素养 | 第51-55页 |
2.2.3 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树立“四个意识”的政治素养 | 第55-57页 |
2.2.4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担当素养 | 第57-61页 |
第三章 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素养培育的理论基础 | 第61-82页 |
3.1 毛泽东等党的第一代领导人论青年马克思主义素养培育 | 第61-65页 |
3.2 十八大前党和国家领导人论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素养培育 | 第65-76页 |
3.2.1 邓小平同志论青年和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素养培育 | 第65-69页 |
3.2.2 江泽民同志论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素养培育 | 第69-72页 |
3.2.3 胡锦涛同志论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素养培育 | 第72-76页 |
3.3 习近平同志论新时代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素养培育 | 第76-82页 |
第四章 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素养培育实证研究和现状分析 | 第82-92页 |
4.1 问卷设计 | 第82页 |
4.2 问卷发放 | 第82-83页 |
4.3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第83-90页 |
4.3.1 调研情况说明 | 第83-84页 |
4.3.2 调研数据分析 | 第84-90页 |
4.4 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素养培育现状分析 | 第90-92页 |
第五章 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素养的培育机理和影响因素 | 第92-105页 |
5.1 “四位一体”的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素养培育机理 | 第92-96页 |
5.1.1 培育的基础——由自发变为自觉的需要 | 第92-93页 |
5.1.2 培育的关键——心理的内化与整合 | 第93-95页 |
5.1.3 培育的条件——环境的影响与塑造 | 第95-96页 |
5.1.4 培育的实现——实践的检验与确认 | 第96页 |
5.2 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素养培育的影响因素 | 第96-105页 |
5.2.1 制约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素养培育的社会环境 | 第97-100页 |
5.2.2 制约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素养培育的教育因素 | 第100-103页 |
5.2.3 制约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素养培育的社会因素 | 第103-105页 |
第六章 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素养培育的路径 | 第105-125页 |
6.1 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素养培育的制度路径 | 第105-107页 |
6.1.1 完善制度,强化主体责任 | 第105-106页 |
6.1.2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着力打造长效教育机制 | 第106-107页 |
6.2 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素养培育的社会路径 | 第107-110页 |
6.2.1 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宣传 | 第107-108页 |
6.2.2 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的感召力 | 第108-109页 |
6.2.3 充分利用新媒体拓展马克思主义宣传阵地 | 第109-110页 |
6.3 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素养培育的教育路径 | 第110-118页 |
6.3.1 完善青马工程,创新顶层设计 | 第110-112页 |
6.3.2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 | 第112-113页 |
6.3.3 引导当代青年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凸显当代青年的价值规范 | 第113-115页 |
6.3.4 创造性型转化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当代青年传统美德的修养 | 第115-116页 |
6.3.5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当代青年 | 第116-118页 |
6.3.6 对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素养的培育要强化知行合一 | 第118页 |
6.4 借鉴国外经验,为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素养的培育提供借鉴 | 第118-125页 |
6.4.1 英美等国政治教育概况 | 第118-122页 |
6.4.2 借鉴各国成功经验,探寻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素养的有效培育路径 | 第122-123页 |
6.4.3 构建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素养培育的文化氛围 | 第123-125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125-128页 |
致谢 | 第128-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38页 |
附录 | 第138-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