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史论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年~)论文

析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的榜样塑造--以第一代劳动模范李顺达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1页
    1.1 选题缘由和意义第10-12页
        1.1.1 选题缘由第10-11页
        1.1.2 选题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现状综述第12-18页
        1.2.1 国外关于榜样的研究第12-14页
        1.2.2 国内关于榜样的研究第14-17页
        1.2.3 研究取得的成果及不足第17-18页
    1.3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第18-19页
        1.3.1 文献研究法第18页
        1.3.2 个案研究法第18-19页
        1.3.3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第19页
    1.4 本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第19-21页
        1.4.1 论文选题的重点第19-20页
        1.4.2 论文选题的难点第20页
        1.4.3 论文的创新点第20-21页
2 相关概念概述及理论基础第21-30页
    2.1 榜样概述第21-25页
        2.1.1 榜样的内涵第21-22页
        2.1.2 榜样的特征第22-23页
        2.1.3 榜样的作用第23-25页
    2.2 基于政治符号理论的分析第25-30页
        2.2.1 政治符号概念第25-26页
        2.2.2 政治符号的作用第26-27页
        2.2.3 从政治符号视角分析榜样塑造第27-30页
3 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榜样塑造的原因及人员选择第30-38页
    3.1 缘由分析第30-34页
        3.1.1 历史原因第30-32页
        3.1.2 现实原因第32-34页
    3.2 人员选择第34-38页
        3.2.1 出身贫苦农民——奠基础第34-35页
        3.2.2 顺应时代发展——合需要第35-36页
        3.2.3 带头脱贫致富——改现状第36-38页
4 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榜样塑造的运作机制第38-51页
    4.1 榜样生成阶段:李顺达形象的确认第38-41页
        4.1.1 赋予政治身份第38-39页
        4.1.2 授予荣誉称号第39-40页
        4.1.3 领导接见、题词第40-41页
    4.2 榜样推广阶段:李顺达事迹的宣传第41-46页
        4.2.1 新闻媒体报道第41-44页
        4.2.2 文艺作品宣传第44-45页
        4.2.3 发出学习号召第45-46页
    4.3 榜样影响阶段:李顺达行为的效仿第46-51页
        4.3.1 各省市纷纷成立互助合作组第46-48页
        4.3.2 各行各业掀起学习先进热潮第48-49页
        4.3.3 全国应战爱国生产竞赛运动第49-51页
5 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榜样塑造的历史意义及启示第51-62页
    5.1 历史意义第51-57页
        5.1.1 宣传生产经验,促进了新中国的经济发展第51-53页
        5.1.2 转变政治心理,拥护了新中国的制度政策第53-55页
        5.1.3 整合社会资源,提高了新中国的凝聚力量第55-56页
        5.1.4 增强政治认同,传承了新中国的时代精神第56-57页
    5.2 发展启示第57-62页
        5.2.1 立足国家,榜样是承载政治工作威信的主要象征第57-58页
        5.2.2 深入社会,榜样是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符号语言第58-60页
        5.2.3 基于个人,榜样是践行典型政治行为的重要载体第60-62页
6 结语第62-63页
致谢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0页
附录1 新中国初期《人民日报》关于李顺达的主要报道第70-74页
附录2 新中国初期《山西日报》关于李顺达的主要报道第74-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幼儿教师实施融合教育的自我效能感研究
下一篇:混合路权型有轨电车牵引系统设计及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