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

情境线索与表情识别对罪犯的敌意归因偏向的影响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引言第10-11页
2 文献综述第11-25页
    2.1 情绪识别第11-15页
        2.1.1 情绪功能及其对犯罪群体的影响第11-12页
        2.1.2 情绪识别的研究现状第12-14页
        2.1.3 表情识别的研究方法第14-15页
    2.2 攻击性与敌意归因偏向第15-20页
        2.2.1 攻击性行为的界定第15-18页
        2.2.2 敌意归因偏向第18页
        2.2.3 模糊情境线索与敌意归因偏向的测量第18-19页
        2.2.4 攻击性与敌意归因的相关研究第19-20页
    2.3 敌意归因偏向与表情识别的研究进展第20-22页
    2.4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第22-25页
3 研究一第25-33页
    3.1 研究目的第25页
    3.2 研究方法第25-29页
        3.2.1 被试第25-26页
        3.2.2 实验材料第26-27页
        3.2.3 研究程序第27-29页
        3.2.4 统计方法第29页
    3.3 结果第29-31页
        3.3.1 被试AQ问卷计分的统计分析与被试筛选第29-30页
        3.3.2 被试内隐联想测验的数据分析第30-31页
    3.4 讨论第31-33页
4 研究二第33-40页
    4.1 研究目的第33页
    4.2 研究方法第33-36页
        4.2.1 被试第33-34页
        4.2.2 实验材料第34-35页
        4.2.3 研究程序第35-36页
        4.2.4 统计方法第36页
    4.3 结果第36-38页
        4.3.1 被试AQ问卷计分的统计分析与被试筛选第36-37页
        4.3.2 被试内隐联想测验的数据分析第37-38页
    4.4 讨论第38-40页
5 研究三第40-48页
    5.1 研究目的第40页
    5.2 研究方法第40-44页
        5.2.1 被试第40-41页
        5.2.2 实验材料第41-42页
        5.2.3 研究程序第42-44页
        5.2.4 统计方法第44页
    5.3 结果第44-46页
    5.4 讨论第46-48页
6 总讨论第48-52页
    6.1 犯罪群体对混合表情的敌意识别偏向与攻击性第48-49页
    6.2 多种情境线索对犯罪群体敌意归因偏向和其后攻击行为的影响第49-50页
    6.3 本研究的创新和意义第50页
    6.4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50-52页
7 研究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63页
附录第63-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输入强化任务与输出任务对高中生关系从句习得的影响
下一篇:我国国家级经开区经济运行质量评价研究--基于聚类模型分类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