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基于“情感能量”理论的微信社交媒体平台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引言第8-17页
    1.1 研究背景第8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8-11页
        1.2.1 研究目的第8-9页
        1.2.2 研究意义第9-11页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第11-15页
        1.3.1 研究思路第11页
        1.3.2 研究框架第11-15页
    1.4 拟采取研究方法第15-17页
        1.4.1 文献研究法第15页
        1.4.2 网络问卷调查法第15页
        1.4.3 统计分析法第15-16页
        1.4.4 比较研究法第16-17页
第2章 “情感能量”理论对微信社交媒体平台的介入第17-28页
    2.1 当代社交媒体的问题剖析第17-18页
        2.1.1 微信社交媒体平台的模式和特点第17页
        2.1.2 微信社交媒体平台的天然媒介属性第17-18页
    2.2 互动仪式链与“情感能量”理论的作用机制第18-22页
        2.2.1 互动仪式链与“情感能量”理论的内在衔接第19-20页
        2.2.2 “情感能量”在传播研究中的应用第20-22页
    2.3 情感能量——微信互动仪式的核心舞者第22-27页
        2.3.1 微信互动仪式中集体情感能量从精英向大众的转向第23-24页
        2.3.2 微信互动仪式中集体情感能量建构第24-26页
        2.3.3 微信互动仪式引发大众文化趣味转变第26-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基于情感能量重构的微信平台调研第28-37页
    3.1 调研原则第28页
    3.2 核心因素分析第28-29页
    3.3 问卷设计第29-30页
    3.4 用户调研数据分析第30-36页
    3.5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4章 基于情感能量理论的微信平台构建方法第37-48页
    4.1 微信社交平台的需求模型构建第37-38页
    4.2 微信社交平台中情感能量的社会归属分类第38-39页
    4.3 微信社交对群体心理的重塑第39-47页
        4.3.1 微信互动与群体理性第41-42页
        4.3.2 微信互动对群体“真实自我”的延伸第42-43页
        4.3.3 微信互动对群体“饱和自我”的转变第43-47页
    4.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5章 基于情感能量的微信社交平台的展望第48-54页
    5.1 微信互动与大众文化的交织第48-49页
    5.2 微信交互模式的构想第49-51页
    5.3 微信未来模式的期望第51-53页
    5.4 本章总结第53-54页
第6章 总结第54-56页
致谢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附录1:图表索引及来源第59-61页
附录2:微信互动使用情况调查问卷第61-64页
附录3: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节选第64-6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出版社Y项目的进度管理研究
下一篇:电视情感类户外真人秀的伦理观研究